? ? ? ?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無論人在何處,身居何位,我們注定會與一脈親情相聯,共同相處,互知溫暖,成為世間數十億生命中最親密的一族。
? ? ? ? 小時侯感受到的親情,是爸媽無時不在的呵護。從食不裹腹時的一餐飽飯,同學面前的一件新衫,到生病時爸媽焦慮的愁容,闖禍時逃不脫的一番老拳,爸媽用他們自認為最好的物質或方式護祐和照顧著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在遮風避雨式的親情中慢慢成長。
? ? ? ? 長大后經歷的親情五味雜陳。年少時對父母嘮叨的反感,讓親情成了負擔;成家后對妻兒的責任,讓親情成了經營自己小家的動力;中年后對父母的記掛,讓親情成了兄弟姐妹相互埋怨的理由;步入老年后,親情又成了在子女面前的小心翼翼和對故去親人的無盡懷念;在人生的盡頭,親情成了兩人間相依為命的陪伴和對窗外世事的無奈、無求。
? ? ? ? 身邊的親情細水長流,平凡寡淡。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因久處而心生怨念,對身邊的親情求全責備。會因一句話而生怨,會因一件事而記恨,甚至會因他人口中無厘頭的傳言而結仇,用血脈聯結起來的親情瞬間蕩然無存,使親不如鄰,親情不敵友情。
? ? ? ? 遠方的親情濃烈而又牢固,距離產生美是最好的解釋。平時聚少離多,相互牽掛,長年積攢的親情會在短暫的相處中爆發釋放,彼此享受著暫聚的幸福,沐浴著久別的快樂,滿滿的親情可以讓我們完全忽略相處中出現的所有不快。
? ? ? ? 多數時侯,我們對親情的苛求嚴過友情,可以原諒同學的誤解,可以忍受同事的排擠,可以無視友人的背叛,可以不理惡人的誹謗。但對親情間的不悅卻錙銖必較,刻骨銘心,久不釋懷,常常演繹親者痛仇者快、老死不相往來的親情悲劇。
? ? ? ? 其實,親情與其他情感一樣存在著許多不完美,有固執、有自私、有無奈,有喜怒、有疏近、有抱怨。無論有怎樣的缺憾和不如意,都始終改變不了骨肉至親、血脈相連這一天成的事實。面對這些,可以選擇寬容相待、理解為上,可以采取針鋒相對、以怨報怨,不論以何種方式應對、相處,考量的只是人們在親情面前的氣度、胸懷和涵養。
? ? ? ? 親人相依為家,家家互聯為族,親情血脈是聯結家族的紐帶,也是家風傳承的載體,上溯祖先,下衍后代,一族一脈,永續相傳。我們有可能改變世界,卻沒有能力改變身上的親情基因,我們有可能做出任何選擇,卻無法脫離家族的代代傳承。在承上啟下的一生當中,從親情中汲取什么養分,向后世傳承什么家風,既考驗智慧,也需要度量。
? ? ? ? 小時候,親情包裹著我們生活的全部,無聲的滋潤著我們成長的過程。長大后,親情使我們在奔波的路上不曾孤單,讓艱辛的生活充滿了暖意。無論離家多遠,無論心往何處,親情總是揮之不去的一種存在,是家人彼此的依靠和牽掛。
? ? ? ? ? ? ? ? ? (2018年4月16日于海南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