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2019互加計劃(閱讀教師提升計劃)心得體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一個絢麗多彩的夏天,這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夏天,在這個夏天我有幸參加了“互加計劃網師學院2019暑期課程暨第二季星成長計劃”,有幸加入了“閱讀教師提升計劃”,在這里聆聽了時老師給我們帶來的閱讀培訓課程,真的是受益匪淺,收獲頗多,為自己未來的教育教學指明的方向。并且互加計劃推薦的相關名師課程的推送更是豐富了我們的學習內容,下面我就自己在學習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閱讀的意義(重要性)
1.讀書是知識增加的主要途徑
一本好書里面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而這“顏如玉”和“黃金屋”則有可能成為孩子們獲得成功的重要基石,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則需給予孩子們一定的引導,讓孩子們養成“好讀書,讀好書,書讀好”的習慣。
2.讀書是心靈得到滋養的重要養分
孩子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可以大多數是在小學階段中形成萌芽從而養成的。正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則會讓他們邁向人生的成功,但與此同時錯誤的價值取向則也會將他們引入歧途。而這些心靈上的、思想上的東西大多數回來源于他們所看到的書中人物的態度和做法。所以讀書有尤其是讀一本好書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在師老師的講座中也有提到,童書閱讀中不免會有很多有趣和問題出現,但是要認真研究你將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現。
讀書的好處有很多,讀書的意義不言而喻,那怎樣來選擇以及選擇一本好書來讀就更不能被忽視。
二、讀書的選擇
有的家長和老師盲目地為孩子買書,認為多多的課外書才是最好的,其實未必是那樣。讀書的選擇可以從兩個方向去確定:一是課內的書本,另一種是課外書。之所以這個知識會被選入課本肯定是專家們經過精挑細選的,而讓學生們在學習完表面的知識之后,深入的去閱讀和理解課本內所蘊含的深層思想和感情也不乏是一種明智的讀書選擇。而除此之外課外書的選擇也是必然的,但不能盲目地選購,應與孩子所處的年齡、年級、學習環境及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來選擇。好的書本首先必須得讓孩子能讀懂,然后從書中才能夠找到共鳴,找到他們的另一面,找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這樣的書讀起來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時老師的分享中也提到和指出了推薦和選擇一些好的書籍的重要性。
讀書,貴在一個“讀”字上,當你的手中捧著一份珍惜,一份認真時,你的思維便會神游于書中,你的情感同樣也會被書牽引著,讀書的魅力就在于此。但現在學生們在讀書中卻存在著一些我們不可回避的問題,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們讀書情況的調查研究,現對現在學生讀書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進行如下闡述。
三、現在學生讀書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和教師因素
家長和老師為學生盲目地選擇叢書,使得學生落入到書海中。本來讀書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看到一本未完又來一本,卻使學生們心中反而產生一種反感,而不是發自心里的那種讀書愿望,讀書變成了一種壓力,變成了一種被迫的行為。那我想這種讀書就失去了讀書本來的意義,從而也使這種讀書不會產生任何作用,也不會給孩子們帶來任何樂趣。那這樣的讀書便沒有必要進行下去了吧。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長們將自身的意愿強加在孩子的身上,現在的家長盼子成才心切,而卻不考慮孩子們所能承擔的到底有多少,只是覺得自己喜歡的孩子就喜歡,自己沒讀過的覺得可惜,就一定要讓孩子們來彌補他們的遺憾。而孩子們卻不敢違背父母的意愿,即使有反抗但那也是一種徒勞,那這樣的讀書便是極其的乏味和無聊,從而也失去了讀書的魅力。
(二)學生的因素
1.學生興趣問題
興趣是入門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做一件事情沒有興趣而言,那這件事做起來也肯定不會有多大的價值,而現在學生的讀書缺乏的便是一種興趣問題。可以說大多數學生都不愛讀書,他們的讀書只是一種任務的完成,一種不得不做的作業,而真正發自內心想去讀書的卻是屈指可數、少之又少。但學生們讀的書卻又有很多,那面對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值得我們好好深思一下呢?
2.學生讀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實際讀書過程中產常常會出現多而不精、精而不細、細而不深、讀而不記,記而不論這些問題。在聆聽相關名師的課堂實錄中真的是教師有計劃有方法的針對學生的閱讀問題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問題來進行由針對性地解決。
四、針對上述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家長方面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開展“親子讀書”活動,孩子將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和家長一起讀,同時家長也可以選擇與孩子各方面都適宜的書本與孩子一起來讀。這樣既可以避免在讀書時家長給予孩子們的壓力,同時也可以拉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現在的家長與孩子之間都有代溝,而缺乏的便是溝通,那么這個“親子讀書”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和橋梁。
同時在這個讀書活動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之間進行討論交流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并且也可以使家長更好、更準確地了解孩子們的想法,成為彼此的傾訴者;還可以對孩子們的錯誤價值觀、人生觀給予及時地引導和啟發。
時老師的講座中以及在學習中一些同仁也提到和提出了這樣的方法。
(二)老師方面
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便是老師,而作為教師自身對于讀書的要求更是不能馬虎的,為了更好地豐富自己的讀書內容,也為了給予學生更好地指導,教師和學生在校可以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的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選擇同一本書來讀,規定一定的時間然后學生和老師同時做好記錄,但要公開,學生可以看到老師的記錄內容。接下來便集中進行討論,對于不理解的、印象深刻的都可以互相交流和討論。教師同時還要讓學生思考所讀內容給予的啟示及在未來學習生活中該如何理解和應用。這種“師生共讀一本書”的形式可以使教師在學生心里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反而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做到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合作,從而有利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培養和確立。
特別想要指出的就是時老師提出的“如何開好一節班級讀書課”真的是給予我更多的啟發,不管是從最初的設計還是中間的教學環節,以及最后的成果分享都可以與“師生共讀一本書”緊密地結合起來。
(三)學生自身方面
首先,作為學生自身要有讀書的興趣,讀書是無條件的,完全是自主選擇的結果。家長和老師可以給予一定的點撥,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發自內心的想讀書、愛讀書,將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堅持下去,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和攝取“精力”的養料。
其次,讀書中要做到“精、細、深”,“記而論”。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讀書中獲得思考,獲得那份精神力量,而這種精神距離是無法預測的。從“精”到“細”,從“細”到“深”是一種循序漸進,是一種心境所達到的上升狀態。學生們,如果你真的做到了“精、細、深”,那么你將會擁有一種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心態,你的學習生活將會擁有不一樣的絢麗多彩。
最后,讀書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一定要將讀書進行下去堅持到底,因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你需要的書籍內容也會不同,這就需要你的堅持,你的毅力。如果可以將一件事情堅持下去,這本身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讀書呢,讓我們一同堅持吧。
綜上所述:通過互加計劃,通過閱讀教師成長計劃,通過時老師閱讀培訓課程的學習真的是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時老師的課不管是從內容上、還是交流互動的形式、以及課后作業交流分享的方法到選出優秀的打卡學員,都體現對于教師的尊重。
閱讀是一件很神奇、很快樂的事情,一本好書會擁有一個習慣,而將讀書進行下去則會播種一種習慣,甚至一種人生。愿我們跟隨互加計劃的腳步、跟隨時老師和她的彩虹花和閱匯,愿我們蹲下身來去聆聽孩子的心聲,愿孩子們可以乘著書的風帆駛向人生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