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盤點這兩個月的學習,發現自己興趣來了或是時間合適了突擊一兩周,在這一兩周里能保持每天上一節語音課,完成預習及課后作業,等這一兩周的心情一過,又會過一兩周才會再次學習,可是說的復習卻是感覺始終沒有時間。為什么說感覺沒有時間復習呢,因為一想到要復習就會自己給自己主動安排別的事情,就是不想留出時間來復習,因為一天堆一天,要復習的內容越來越多了,就像沒有打掃過的屋子一樣,如果一旦開始打掃,首先就要進行較長的大塊時間的整體掃除。
理論:人類會主動遺忘痛苦
李老師的書中告訴我們,人類的大腦有一種自我保護功能即遺忘痛苦。為什么回憶都是美好的,即使當時痛苦萬分的事情再次回憶的時候也會顯得不那么難過了?因為每個人都有努力讓自己的歷史變得更加清白,更加美好的傾向,所以人會不自覺的給自己的記憶進行修補和加工,直到自己滿意。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主動的把背單詞當作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實際上,正因為我們把每個單詞的記憶都包含了痛苦,而大腦為了保護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這些單詞遺忘。因此,背單詞的時候,或是需要記住大量信息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把這件事情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來處理。無論通過何種方式或是何種途徑,只要大腦覺得背單詞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那么這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人類的大腦會記住快樂的事情。
實踐:老師給出的操作方法
1.學習當天進行復習,當天復習效果100%,第二天復習效果50%,第三天復習效果25%……這應該是一個大概的效果數據,但是由此知道,復習比學習新東西更重要。
2.復習上課的錄像,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可以反復觀看,并記錄生詞、音準詞(老師糾正過發音的詞)、對話中自己不會的表達(特別是自己沒想到但是老師一提點馬上就知道了的)。
3.制作自己的語料庫。用專用的筆記本記下復習中的內容,以便進行再次復習。
4.復習自己筆記本的內容。學會發音,看中文記英文,看英文記中文并循環復習。
5.鞏固筆記本上的內容。每天早上看著中文大聲朗背英文,晚上看著中文小聲默寫英文。
6.口語學習的頻率及效果:每天學習>隔天學習>三天學一次>超過三天不學幾乎沒效果。
自我感悟
無論是理論還是方法,都是需要自己去理解與體會的。在理解了理論的基礎上再去調整方法并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先把它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那么就得賦予它對自己以后的作用或是意義;然后再尋找到一套適合自己并且能讓自己持之以恒的方法。
目前我最重要的事情是給自己先前這系列學習過的內容進行一次”大掃除”。鞏固了先前的內容,才能給以后的學習帶上快樂的性質,每天不會占用大片的整塊時間才能長期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