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聽到同事說下雨了,心里別提多高興,把電腦關了,然后看雨去。
在這個深秋的季節里,總會讓人想起一個成語:傷春悲秋。
是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的每一個景物都是物是人非,回頭再看,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景色。
我喜歡雨,淅淅瀝瀝灑在街道上,灑在周邊的樹葉上,也灑在了人們的心間。
記得小時候,住在瓦房的那個童年時光,最喜歡的莫過于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刮風下雨,然后在雨聲中安然入睡。下雨的時候,雨水從瓦頂掉下來,斷斷續續地擊打著地面。伴著風聲,雨聲也變得更加的有節奏感。我喜歡有雨的氛圍,它能夠讓人的心更加的平靜,享受著身邊一切美好的景色。
每次下雨,都會想起戴望舒的《雨巷》,那撐著一把油紙傘,像丁香一樣的姑娘。想象著一幅圖景:一個優雅的少女,撐著一把油紙傘,在拱橋上,欣賞著荷塘里的荷色。輕風吹過,柳枝輕輕舞動。池塘跳動著濺起的水花,像跳動的音符,彈奏著樂曲。
雨,經常出現在古代的文人騷客的筆下,也許只有文人才真正的懂得雨的意境。而古代也出了很多關于雨的古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黃梅時節家家雨,春草池塘處處蛙。而小時總會看到雨過天晴的彩虹,然后靜靜地看著彩虹消失。經過雨水洗刷過的空氣變得特別的清新,天空也變得異常的明凈。雨水洗刷了一切的污垢,人也變得更加的明了。
在內心無比惆悵的時候,最好的莫過于在大雨滂沱時沖進雨中,讓自己的頭腦更加的清醒。可是,現實中已經有太多的人沒有沖進雨中的勇氣,生怕感冒,生病。人長大了,顧慮也變得更多了。
如果快樂,何必顧慮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