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權威的華人育兒百科——《華人育兒百科》

我是那種遇到好書,不由自主會想看的人。我的小孩已經8周歲,按理,不需要再看育兒百科。但長期以來對這樣一本書的期盼,讓我忍不住要了樣書。

這將是第一本權威的華人育兒百科!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這本書。

起人

發起人:林奏延,臺灣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前長庚兒童醫院院長。

作者群:百余位臺灣長庚紀念醫院兒科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和幼教專家。

撰寫人:《Reach & Touch 兒童生命教育專刊》專欄主編周育如博士。

審閱者:具國際視野和華人本土醫療經驗。例:吳佑佑,同為本書作者,宇寧身心診所負責人,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臺灣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醫學士、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

作者群背景大都是臺灣長庚紀念醫院,有興趣可以去查查這所極具傳奇色彩的醫院,此院接受國內名院(如兒研所)醫師深造學習。

本書出著的動機高尚

發起人林奏延先生,看到女兒懷第一胎時,經常就懷孕及育兒的問題,到書店找答案、上網收集資料。他發現坊間育兒書藉不是流于片斷瑣碎,就是日本、美國出版的翻譯之作,自然不一定適合國情。而網絡查得的資料,雖然即時又豐富,卻有部分觀念不正確,特別是家長之間的討論交流,有時更是以訛傳訛。

為了不讓錯誤的觀念一再流傳,危害下一代的教養,興起編寫一本《華人育兒百科》的念頭。

以上內容出于林奏延先生為臺灣發行本所作自序,大陸發行本刪去這篇自序,有興趣可以度娘來看看全文。

本書出著主旨

為新手父母、保姆、護理人員和兒科醫師提供全面和權威的資訊。《華人育兒百科》在臺灣出版后,林奏延先生捐贈五百本書給臺灣各縣市社區保姆系統、家庭福利服務中心、偏鄉衛生所及醫療院所、相關兒少社會福利機構。

《華人育兒百科》不僅僅適用于新手父母、保姆和護理人員,還為兒科醫師提供參考,這本書的權威性和嚴謹性顯而易見。

本書已獲得評價

李明亮(臺前衛生署署長):書中不僅囊括新生兒日常照顧,甚至將年齡段延伸到0—6歲幼兒,……,這種全方位的寫作視角與內容周延度,都已經超越了Benjamin Spock那本書。

“那本書”指的是本杰明﹒斯波克著的《斯波克育兒經》,《華人育兒百科》的視角和內容更廣一些。這一點可能與參與寫作人數眾多有關系,每個人都在自己所寫的部分,傾注了自己數十年的經驗,查閱此部分國際最新研究動態等等,這并非單一作者可以比擬。

邱文遠(前衛生福利部長):欣見這本《華人育兒百科》的出版,實為一部兼具實用與專業性的重量級育兒百科全書,值得成每個家庭所必備的案頭書。

楊定:國同首部結合世界潮流及華人育兒習慣的百科全書。這本書讓所有為人父母及對兒童健康有興趣者,能有正確的觀念,對于培育下一代,可說貢獻良多。

媽媽感觸

在我懷孕及育兒時,實在找不到權威的華人育兒書藉,只好買了幾本各國權威的育兒書來對比著看,并結合社區保健院護理師建議、兒科醫生建議和網絡相關育兒咨訊。

我買過的育兒書有:日本松田道雄的《定本育兒百科》、美國醫生斯波克的《斯波克育兒經》、美國醫生《西爾斯的親密育兒經》、瑞士《雷默博士育兒百科》和幾本國產的育兒書。除購買的書藉外,還讀一些電子檔書,也找人借育兒書看。這可能和我的理工科背景有一定關系,遇到問題會質疑,比較邏輯、嚴謹和精益求精的習慣。這樣的后果是操了很多心、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經常因為育兒問題翻書、度娘、請教和跑去權威醫院找醫生詢問,而學到的知識用過一次之后,就面臨雪藏,這是很不對等的付出。然而,看到孩子各方面發育和發展都很好,我是甘之如怡的,即使重來一次,還是愿意那樣去做。

但是,我更希望走捷徑或者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直期盼有一本育兒書可以解決我大部分乃至所有的困惑,一本權威的、吸收消化各國成功成熟的育兒理念并且結合華人特有的生活習慣和育兒智慧的本土育兒百科。

說來,出著百科全書是公益性事業,屬于出著者吃力不討好、投入和產出嚴重失衡,但對推動社會發展卻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編著者也極可能贏得身前身后名的那種范疇。比如,《大歷史:虛無與萬物之間》、李時針《本草綱目》、《大英百科全書》、《DK兒童百科》等等,這樣要不就是本界泰斗造福世人,要不呢就是政府或機構大力支持推動社會發展。

松田道雄醫生的《定本育兒百科》影響了日本幾代人的育兒理念,對于推動整個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泱泱中華怎么可以沒有這樣一本權威的育兒百科?這件事被臺灣人先做了,雖有點遺憾,但更多是身為華人對出著者的感激之情。

《華人育兒百科》內容透視

《華人育兒百科》共8部分28章300節520頁,內容涵蓋0-6歲幼兒養育的方方面面。編著歷時三年,范圍包含產前照護到六歲孩童,內容除身體疾病,還兼顧兒童心理及教養。包含300個關于身體、心理、發展和教養的育兒疑難雜癥;70個嬰幼兒常見的感染、內科、外科等身心疾病;24個促進幼兒學習發展的親子游戲。可以全面滿足華人家庭育兒的需求。

本書的結構采用問答和主題的形式來展開。文中加入醒目的“醫生在線”和“小貼士”,提供權威的建議和診斷。

醫生在線 如何避免嬰兒搖晃綜合癥的發生?
小貼士 厭奶早的嬰兒更聰明

問答和主題小透視:

1、學習做個稱職的父母。

“如今的新爸媽,許多都是在有了孩子后才開始學做父母,有些可能會對照顧寶寶的能力沒有信心,或是覺得自己的個性或生活習慣不適合為人父母。其實,寶寶不但是被教養的小小個體,也是父母最好的學習對象。”

2、孩子對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上癮了,怎么辦?

“在神經發育過程中,孩子最需要從面對面的人際互動中學習,父母每天陪他們讀書、給他們講故事,一起吃喝、聊聊家庭生活中的事件等活動才是提升孩子語言能力和人際相處技巧的關鍵。”

“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2歲以下的寶寶完全不要接觸電視電腦等產品;2~6歲的幼兒則應限制在每天1~2小時以內,而且應給孩子看教育意義、沒有暴力內容的節目,父母也應在一旁陪伴,一方面監督,另一方面給予指導式說明內容。”

“綜上,建議父母多多安排戶外活動,增加適當的視聽觸覺刺激;帶孩子做規律性運動,以增加能量消耗;嚴格控制使用電視、電腦的時間……”

3、寶寶用學步車好嗎?

英國等歐洲國家以及加拿大多年間即已禁止嬰兒學步車的生產、營銷與廣告。學步車會使寶寶走路及發育變慢。

4、怎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關乎孩子心智的啟蒙與終身學習的能力。嬰幼兒時期開始,讓孩子體驗親子閱讀的親密時光。親子閱讀從聽故事開始。

5、如何培養孩子的審美?

美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美好事物的感動。大自然是最好的美學教室,食材和色香味體驗是生活中最好的美學教育,藝術的美學教育會成為一個人的文化底蘊。

結語

很多人對《華人育兒百科》評價頗高,對這樣的書,我亦從不吝贊美之辭,這將是第一本權威的華人育兒百科,是華人育兒首選。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