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著名的“叢林”理論是這樣說,森林里有很多動物,有豹子、野豬、兔子等等,而這些動物之間又存在著相互地拼命廝殺、拼命繁殖、拼命改進到更有優勢去獵殺對方或更有優勢去繁殖,于是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兔子可能進化成了豹子、也可能進化成了野豬或者先進化到了狼,后進化成了野豬、再進化成了豹子。盡管很多動物在到死的時候仍然是它最初的樣子,但在我們人類這個叢林中,這種進化會是很普遍,但又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還在起點。
? ? ? ?事實上,無論多么荒謬的現象,背后都有它的道理存在,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存在的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是一樣一樣的,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當你進步的時候你可能遇到的是打擊而不是鼓勵,是不是很荒謬?事實上,在這個層面來說,我們都是不孤單的,同樣“相信我,你并不孤獨”不只是一句類似于阿Q精神勝利的法則而已,而是一句應該銘記于心,在憂郁、困惑時,依然能夠堅強屹立的、最能治愈的法寶。
? ? ? ?“當局者迷”是我們大家都要遇到的問題,當深處問題中心時,我們很難從錯綜復雜的思維中厘清自己的思路到底存在什么問題,于是就有圣人們經常所說的“一日三省吾身”的自省,而用心理學的術語解釋,其實就是“元認知能力”的鍛煉和打磨,不斷思索自己做某件事時的思考和理解的過程,發現和找到自己的優點,并不斷優化,發現不足的地方,不斷糾正并加以補充。
? ? ? ? 如果在你的人生中碰到有人向你潑冷水、有人向你說惡話,哪怕是碰到有人在背后坑害你,你也要不在把她定義為“壞人”,而是從更深層次分析,是你自己做錯了,是你自己做了讓他人不開心的事。因為你進步了,相對來說他人就退步了、相對退步了,被動退步了,自然而然會讓別人不開心。
? ? ? ? 那讓別人不開心,仔細思考來說當然是自己不對,自己不周到了。
? ? ? ?于是,我們開始逐步厘清思路:
? ? ? ?一切進化都是長期之后的未來結果,不是今天能夠拿出來展示的、證明的。
? ? ? ? 那拿今天未發生的事說理,盡管不一定算錯,但在實現之前肯定不能被正確理解。
? ? ? ?當人們不理解你的時候,自然不會做到支持你。
? ? ? ?證明自己是沒有必要的,做到了無需證明,沒做到證明也是徒勞。
? ? ? ?自己給自己引發很多攻擊不僅是愚蠢的,甚至是致命的。
? ? ? ? 經歷了以上的諸多思路分析之后,于是得出了一個最佳的策略就是“默默地完成進化”。
? ? ? ?而在這之前,所有能引發攻擊或他人的不懷好意的主要原因是:愛說、好表現、好為人師、自以為已經到達了那個未來的可能。
? ? ? ?于是怎樣讓自己變成不說,不表現,不好為人師,因為說了也沒用,表現了也證明不了,在那種情況下好為人師只能是令人厭惡,而且多半會被理解或者證明為“虛偽”。
? ? ? ? 于是怎樣成為叢林理論中那只受歡迎的兔子就變得至關重要,也許你覺得就和在生活中一樣,除了喜歡的人就是討厭的人這種非此即彼,但是最近看到的特別有趣、也特別讓人震撼的概念,原來有些人的眼中除了“喜歡的人”之外,還有“正在喜歡上的人”這種非此即將此的概念。于是更進一步,更佳策略就是“做一只快樂的兔子”,讓樂觀成為一種選擇,成為一種能力,成為一種相信明天會更好的內化選擇能力。那如何成為一只快樂的兔子呢?方法論就是多學習、多運動、在“兔群”中尋找那只快樂的“兔子”,多與樂觀的“兔子”為伍。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策略不斷地升級,最終成為一只勵志性“兔子”,一只善于鼓勵別人的“兔子”。事實上鼓勵別人很簡單,“一句我支持你”或者什么都不用說,默默的陪伴都是一種很好形式的鼓勵,如果你沒有嘗試過,現在就可以試試,就從身邊的孩子、親人開始踐行吧。
? ? ? ? 如果非要給鼓勵別人一個意義的話,我覺得①周圍的人會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你;②你可以看到因為你的鼓勵,他人繼續前進得到了自己期許的那種結果;③而隨著自己的不斷成長,不再需要他人的鼓勵,因為自己本身已經就是正能量。
? ? ? ?吾日三省吾身。
? ? ? ?但與此同時,我覺得大家同樣也可以做這樣一件事:
? ? ? ? 三贊吾身。
? ? ? ? 每天都思考一下,今天自己哪些事情做得非常好,并且夸夸自己,給自己一些鼓勵,讓自己可以繼續保持下去。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所克服的困難,以及你真正付出的努力。所以也沒有人比你更適合去鼓勵自己、安慰自己。
? ? ? ? 所以除了每天的反省之外,大家也不要忘記每天也要鼓勵一下自己。
? ? ? ? 當然,一路走來,當這種策略逐步形成后,緊接著另外一個策略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即便成了豹子,也不應該欺負兔子。因為這個“叢林”本身也在進化。過去,叢林里確實常常是你死我活的局面,現在呢?現在叢林也變了,發展太快了,機會太多了,相互捕食已經變得“成本過分高昂”,還不如自己忙活自己的呢!這就好像幾千年前人類發展了農業之后,戰爭就自然而然地減少了許多個量級一樣,這就像科技發展到今天,和平成了剛需一樣。并且,只有輸贏對立時代過去了,雙贏、多贏、共贏的局面與機會更多更頻繁,于是,價值觀都發生了變化,只要聰明一點,都能找到“獨善其身”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