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快九月,又到了開學季。我弟弟今年也要上大學了。我是前年考上的本一,我弟弟是今年考的專科。我家在四線城市的農村,那里不通火車不通高鐵。
我父母在我讀四年級的時候都出去打工了,那個時候我弟上二年級。之后,我爸和我媽有時半年回來一次,有時一兩年回來一次。可就算是這樣,我父母還是把我和弟弟都培養成了大學生。
昨天,有一個親戚來我家做客。他和爸爸討論的話題:為什么你家兩個孩子都考上大學了?我們家一個孩子也不行?而且我們還都在家,你們一直在外面打工。
對于這個問題我想我這個女兒更有發言權。我家我和弟弟的教育主要是爸爸花的心思多,我家的發言權也都在爸爸手里,爸爸究竟是怎么培養我們的?
一、舍得投資
四年前,我正在讀高中。一個晚上,我那個時候有一個好朋友,她叫小麗。小麗跟我說:我爸不想讓我繼續讀高中了,我爸爸說讀書太花錢了,不管以后考沒考上大學,都要花家里很多錢。與其這樣,還不如讓我早點去打工,這樣還能早點給家里掙錢。
我當時有點驚訝,因為我家的觀點就是我和弟弟讀書是最重要的,只要我和弟弟想讀書,家里怎么樣都會想辦法的。后來一想小麗爸爸想法在農村也很普遍,關鍵在父母眼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父母為了我和弟弟的學習,在我們身上花了20多萬。若是爸媽把這筆錢加上自己的積蓄也能在小縣城買車買房,我家現在出去還是走路加公交,房子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父母對待教育的觀點直接決定孩子未來的走向。若父母覺得讀書無所謂,掙錢最重要,這樣的孩子很可能不會努力讀書,也不能安心讀書。
我讀大一的時候,我很喜歡英語,對英語口語很感興趣,我就想報一個班學習。那個班的學費是一萬元,當然一萬元對有些家庭是一筆小錢,但是我媽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三千多。
對我家顯然不是一筆小錢,畢竟大學學費一年才六千多,英語口語班才四個月。后來我跟我爸說,他居然沒考慮多久就同意了。我爸說:只要這東西你學著有用,好好學就行。
這件事情讓我想到以前,只要是學習有關的書籍、工具他總是很舍得。因而,我家雖窮,我學習從沒有后顧之憂,我家雖窮,可是我心不窮。
二、如何做人
1.尊重
我小時候很嫌棄我媽,我總覺得我媽太笨了,她不怎么教育我和弟,她不管錢,她菜做的不好吃,她工資也不高。反正我可以找到很多理由,可是我爸當時就對我說了一句:她再怎么樣,她是你的媽媽,誰都可以說她,你不可以,子不嫌母丑。后來我把這句話記在心里,再也沒有嫌棄過我媽,我總是記著媽媽的好。
2.孝順
媳婦和婆婆的相處是天下最大的難題,我家也不例外。每當我媽說奶奶不好的時候,我爸就跟我媽說:奶奶已經很好了,你家的兩個孩子都是她帶大的。
后來我媽便不再說我奶奶,媽媽會給奶奶盛飯,會給奶奶剝核桃。我爸爸每次回家一定會給奶奶帶貴也很有用的藥,家里好吃的都會第一個給奶奶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怎么孝順長輩,我們也會學著以后怎么孝順父母。
三、自信
以前有很多同學跟我抱怨,她們說父母總愛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比,而我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我成績好,我懂事,我努力……這是因為我爸從不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在他眼里:我永遠是最好的。
記得有一次我跟我爸說:我小學同學初中畢業沒多久生孩子了,現在天天在家帶孩子。我爸當時回了一句:你跟她們不一樣,你以后肯定會比她要過的好。當時我印象深刻,心里有點開心,也知道父母對我的期望。
父母的自信是孩子給的,父母不相信孩子,孩子也不自信,父母相信孩子,孩子也會努力,哪怕最后達不到最好的成果,成果也不會差。
四、愛
有人說:孩子的缺乏安全感與自卑,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愛。而我覺得我爸給了我足夠的愛。有一次我和爸爸從城里買東西回來,當時在路上走著,一邊走我就嘀咕一句:這東西有點重。后來我爸不忍心,跟我說:你把你那個包給我吧。
我一看:爸爸當時手里提了兩個很重的包。我也不忍心,我當時心里想:大概真的是很疼我。爸爸才會自己明明也很累,卻舍不得我累。
我爸常年不在身邊,但是一周至少兩個電話,十幾年來都是如此。我什么都會跟我爸說,每次一聊就是一兩個小時。
我說想吃什么,我爸在家都會盡力去做,哪怕那個東西很麻煩。有一次做夢我夢到我爸做的菜,然后饞了半個月。大概這就是爸爸愛我的方式:因為我,愿意去學做好吃的,愿意很費心思去做好吃的。
之前不明白這句話:收服一個人的心就要先收服一個人的胃,后來者我明白了。因為愛就是一飯一蔬,簡簡單單,又飽含深意。
好的教育是相似的,不好的教育各有各的不好。孩子受的教育決定孩子的為人,孩子的為人決定孩子未來,這一切最大的原因是父母的教育。此文中主要寫了我爸爸對我的教育,感謝爸爸教會我尊重、孝順、自信、愛這些美好的事物。
我是向往和愛,一個心中有愛、向往遠方的姑娘。如果你剛好看到我的文章說明我們有緣分,不如來簡書關注我,我們交個朋友。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在左下方點個喜歡,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向往和愛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