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普科技觀點:用以度過寒冬的“少量”資金,讓摩拜和小黃車ofo步履維艱,一方面是國內共享單車整體狀況日下“病危”,騎行人數減少可能由于天氣等不可抗力;而另一方面的悲情,就是共享單車引以為傲的“吸金”速度,并沒有日漸回暖,反而過于緩慢,跟不上期待,也就無法完成領頭部隊邁開的布局。
疑云稍散,還能質押換錢
從我們的日常中,可以看出:共享單車的月卡打折減少;入場新企業也未有進展;新的融資遲遲未定;日常車輛堆積如山;管理和維護人員也同比減少;免費騎行活動已然不在等種種跡象,不用企業多說,我們似乎也能感覺資金的困境,共享單車,似乎真的缺錢了!
但新年伊始,小黃車和摩拜傳的最多的融資消息也并未塵埃落定,但日前的ofo小黃車動作,似乎昭示著:我有錢了!
昨日消息,卓普科技了解到,小黃車通過質押自己的單車,“換取”了阿里系的17.7億的融資,“久逢甘霖”的ofo,是否開啟自己第二度的“反擊戰”?一方面,擴張對新用戶的吸引、認可和普及?另一方面,如何再去挽留自己的流失用戶,重獲昔日的信任和責任?
回望豪邁開局,享受冰與火的洗禮
國人的共享單車,在一定程度上是當今時代的代表,它綠色、便捷,同時又實惠新潮,能高度利用資源,也能解決出行剛需,是一種被世界認可的新模式和新生態。贊揚之聲和它火爆的發展,伴隨著共享單車的一路高歌,挺進了世界級的“一線咖位”。
但誰都沒有料到,但似乎都有預判,共享單車的“困難”接踵而至。
阻礙交通,亂停亂放,故障車,安全隱患,押金不退等,都成為圍繞新事物共享單車的話題,經久不衰的討論,讓眾多的經營企業開始面臨資金短缺,比起高調的“開局”,動不動就吸引數十億融資的開始,稍緩下來的“進錢”速度,就讓共享單車發生嚴重的“水土不服”。
而倒閉,并購,合作成為了二線以下小眾共享單車的唯一出路,只有頂部的摩拜和小黃車ofo,似乎安穩,但并非“堅不可摧”。
寒冬遠離,但春暖未至
2017年,卓普科技認為,對于共享單車來說,是鼎盛的發展,同樣也是“大淘汰”的擔心。多家運營劣勢的小眾品牌,已經悄然退場,二線某些品牌,也無法繼續支撐“枝繁葉茂”的“大樹”,過多開支讓徒手建立的帝國,轟然倒塌,而位于一線的摩拜和小黃車,也未能免俗,資金困境,經營困境,發展困境,展開困境,維護困境等“大滿貫”,著實讓共享單車過了一個“幸福”又難忘的新年。
如果說,天氣和季節的不可抗力,讓出行選擇單車的人數銳減,而今春暖將至,回歸的市場能否再度掀起波瀾?還是過于“燒錢”的單車急需“續命”的融資,有錢才有發展,成為了共享單車行業默認的法則。
阿里的“續命錢”到賬,小黃車能否力挽狂瀾?
分析過共享單車的整體市場,卓普科技承接上文的小黃車“用車換資”的17.7億,能都在如此緊要關頭的資金注入,對于急切發展和穩固的小黃車來說,尤為重要。再加上哈羅單車“來勢洶洶”!在摩拜和小黃車取消活動月卡的時候,眾多用戶已經轉戰免費的哈羅。好騎、好用,還免費等標簽,讓類小藍單車的哈羅,火速的布局,成功擠進“一線單車”。
小黃車的挑戰從未輕松,眼看補貼大戰“燃燒殆盡”,摩拜和小黃車可以“穩步賺錢,和平發展”,但阿里的愿景看來,并非如此。
既投資小黃車ofo,也同樣投資對手哈羅,雙雙免押金的姿態更像是“戰場上的敵對雙方”,阿里為何要培養如此明顯的競爭呢?
?卓普科技不可否認,共享單車是非常重要的線下入口,阿里的布局也十分積極。或許滴滴“合并”的老路阿里不想再走,但對于共享單車來說,17.7億的資金,是好事,也未必是好事!
同樣的,小黃車ofo的日子“收緊”,摩拜的運營也并未輕松。看此平靜的共享單車,似乎在醞釀更大的風暴,卓普科技與您一起拭目以待,這個不平凡的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