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原來不喜歡,現在越來越喜歡的東西、事情或人嗎?為什么?”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問題,下面有許多評論都是“獨處”。我承認,我原來也不喜歡獨處,雖然現在也不怎么喜歡。大多數人年輕的時候都不喜歡獨處,尤其是女孩子,打水,去洗手間,吃飯,都要手拉著手一起去。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邊出現的人大多都是有著不同經歷,不同愛好的人,就越來越難找到曾經那個就算繞路也愿意陪你一起走的人了。還記得以前我和好閨蜜總有說不完的話,一整個暑假都通著電話,隔一兩天還會跑去她家見個面。現在遇見的人多了,反而留下的人少了。
曾經不喜歡獨處的我
以前我特別不喜歡獨處,應該是到了沒有辦法一個人待著的地步。如果沒有人陪我吃飯,我就叫外賣或者不吃飯;如果沒有人陪我去上課,我就不上課了;如果一個人的話,我會很容易難過。那時候手機不離手,走到哪里都有微信的聲音,不僅需要有形的朋友,還需要一些線上的陪伴。
大學時的光陰大多都虛度了,但好在有室友的陪伴
現在漸漸習慣的獨處
周圍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小時候那個和我穿一條褲子的好閨蜜,也漸漸沒話說了。雖然她還是好朋友,但好像那么近又那么遠。
現在我漸漸習慣一個人吃飯了,有的時候也喜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可以聽聽歌看看劇,再也不用和大家湊時間,也不用迎合別人的口味。我也一個人健身,一個人學習,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我不想和別人一起,而是遇見一個和我愛好相同,又時間同步的人的幾率實在是太小了。
以前總覺得只要有個人陪就行,現在總覺得如果那個人合不來,那還不如一個人呢。
偶爾也和很多朋友一起,吃一些以美食為中心思想的飯,就更能理解那句“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如果你離開了我會很難過,但你要是想走就走吧”
對朋友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身邊的人越來越少,也不愿意花太多時間去維系與朋友的關系,不愿意將時間花費在無休止的微信上,所以即使是朋友也漸漸疏遠了。
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朋友的定義是什么了。不知道這么理解對不對,“如果你離開了我會很難過,但你要是想走就走吧”。
最后分享一下昨天我去看的香港國際紋身展吧,我沒有紋,因為紋身這個東西太長情,刺在肉體上的東西,怎么能輕易抹去?
我是大胃魚,坐標香港。
寫些隨筆,雜文,自己的感想。
點贊和關注,是對我最好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