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后拿什么養活自己》中讀到如何規劃退休生活的五個階段,鑒于自己的資金狀況和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和向往,我也試著做了一個規劃:
第一,掌握自己目前的凈資產。除掉負債3600元,存放在p2p中的12000元之外,手頭實際可操作資金剩余2600元。
第二,搞清楚自己每月收支狀況。因為跟父母一起生活,吃住有花銷但可以忽略不計,在前年上交過父母5萬元以后,這兩年的收入全部用于自己的消費,不過由于購買欲望膨脹,導致月光甚至還有負債,所以月支出嚴重大于月收入。每月收入實際拿到手為2400元。
第三,推算自己的勞動時間。按照現在國家新頒布的退休政策,我正好趕上65歲退休,也就是說從現在起到退休大致還有30年,留給我的工作時間也僅剩30年。
第四,設定自己期望的退休生活標準。我不敢說將來會不會結婚、有自己的小孩,有一套供居住的房子,我只希望就我個人來說,在退休時可以有500萬的資產。這些錢除了可以維持我基本的生活,還可以保證我有抵御疾病的保險準備金,提供我發展興趣愛好、健身社交活動的資金,還有一年大概一到兩次的旅游準備金。因此這些錢中不包括子女的教育經費、婚嫁費、購房費用以及子女可能會出現的啃老金。
第五,持續為退休生活投資。就目標500萬來說,如果每年資本收益的增長率穩定為10%,也意味著從現在起我需要拿出將近30萬元來進行投資。然而,對于一個月光、零積蓄甚至負債的我來說,簡直是法想象的天文數字。更不用說我的父母辛苦工作一輩子積蓄也就只有幾十萬元,而且以我目前的收入來看,一年也就4萬元,即便我一年可以省吃儉用攢下2萬元,30年也就60萬元,當然我沒有計算復利和通貨膨脹,照這樣的現狀生活下去,我的退休生活堪憂。
請不要跟我講還有政府的退休社保,這個我真心沒把它當作一個保障,盡管現在一直在交,父母也領到了,但是我不敢保證30年后輪到我退休的時候,還會不會有這個保障,即便有也未必能夠全數領到,所以把希望寄于此恐怕是最愚蠢的行為,于是我所能做的就是改變現狀,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開始嘗試理財投資,盡快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利用各種組合及復利的神奇威力,實現我所期待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