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酒的歷史長河中,細數下來曾有過上千個被人們用來釀酒的葡萄品種。曾幾何時,有那么些品種走到過他們的巔峰,到后來又被后起之秀淹沒在了歷史的大海之中。釀酒葡萄的歷史不僅闡述了生物多樣性,也演繹著優勝劣汰劇情——雖然很多時候有那么點悲情。
今天我想帶大家了解的就是這樣一個,曾經走上過巔峰如今走在冷風中的清新陽光少女葡萄。
果若 Grolleau,和大多數不太著名的品種一樣,她有過很多別稱,僅在法國她就有就有不下二十個小名:黑法郎(Franc noir),安茹桃紅(Rosé d'Anjou),沙蒂隆佳美(Gamay de Chatillon),小植物(Plant Mini)…… 還有個被叫的最多的 Groslot ……
聲名鵲起
果若這個品種出現在葡萄栽培史中的時間并不長。十九世紀初才被法國盧瓦爾河北邊的一名酒農發現并引種。最初的這一株葡萄藤表現出了旺盛的生長力,幾年時間內便茂盛得可以覆蓋一整棵梨樹。
很快,這個易存活、生長快、產量大的品種便傳播到了盧瓦爾河谷的其他地區,成為了盧瓦爾河地區繼品麗珠、佳美之后的種植最多的第三個紅葡萄品種,對當地的酒農來說這簡直就是上天賜予的一個大獎啊!
懂法語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前面提到的那個沒有被翻譯的別稱 Groslot,拆開來看 Gros-Lot 便是“大獎”的意思,不知道這個別稱是否和她這段歷史有關。
曾經闊過
果若作為一個中熟紅色品種,她的旺盛的生長力和巨大的產量讓她看起來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陽光大妞,深得當時盧瓦爾地區的酒農所愛。
而她本身高酸的特性,讓釀酒師可以將她打扮成留有較高糖分的淺粉桃紅,搖身一變成為一款酒體輕快、陽光大方的葡萄酒。論顏值,清新漂亮;論口感,酸甜適口、率性簡單卻又不失表現力;最重要的是巨大的產量讓她價格親民,在當時深受消費者的認可。
于是果若在上世紀中前期得到了快速發展,到了 20 世紀 50 年代,她在盧瓦爾河地區的栽培面積達到了其歷史巔峰——1 萬余公頃。20 世紀后期曾一度流行的安茹桃紅葡萄酒,果若便是其主角,也由此果若獲得了“安茹桃紅”這個別稱。
風光不再
可就是這么一位率性陽光簡單大方的同學,卻因為缺少高貴氣質和深邃內涵而不被偏好深沉的導師們所喜愛,甚至對她下達了嚴厲的批評通知書。
在 21 世紀的頭幾年,葡萄酒大師簡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MW)和著名葡萄酒作家 Tom Stevenson 相繼對果若同學提出了批評;羅伯特帕克老師也對她的潛力持懷疑態度,甚至建議盧瓦爾河谷地區的酒農完全開除果若同學,由她的好閨蜜佳美同學和品麗珠同學取代。
本來就士氣不再的果若同學,成績更是隨著導師的批評一路下滑。到如今她的栽培面積已不及巔峰時期的 1/4,市面上能找到的由果若主演的安茹桃紅也越來越少見。筆者好奇地去某寶搜索了一番,發現安茹桃紅僅有一頁,且幾乎都由佳美和品麗珠所主演。向幾個業內的朋友討要一些關于果若的資料,發現大家對她也知之甚少,甚至不少人都沒聽說過她的芳名。昨日光彩早已不在~
事實上,在這炎熱的夏日我更希望有如果若桃紅這樣率性簡單的葡萄酒陪我度夏,平時在工作中喝累了復雜難懂的葡萄酒,換一個這樣的大妞陪著,鼻舌不累,錢包輕松,豈不美哉?
參考閱讀
[1]Robinson, J., Harding, J. and Vouillamoz, J. (2012). Wine grapes : a complete guide to 1,380 vine varieties, including their origins and flavors. New York: Ecco/HarperCollins. pp1338-1340.
[2] Robinson, J. (2006).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 3rd ed. Cor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
作者:回鍋肉
?版權所有 轉載請聯系 Jonathan@sexydrinkers.com
我~有~話~說~
著名的葡萄,大家都只用它一個名字;不著名的葡萄,有一堆名字也沒人知道……
——白糖糕
跟葡萄酒7000年的歷史或者果若二百年的種植史相比,最近十幾年的消沉實在算不了什么,大概也就是個月考級別?我們往往把自身所處的時代看得太重要,其實不過歷史洪流中滄海一粟罷了。
——嶧峰
想看灰果若寫葡萄酒產區~
——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