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話猜謎導入。老師描述人物的特點(林海音、老班長、老漢、武松、廉頗),生猜人物。【這一環節,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緩解學生上公開課時的緊張情緒,又考察學生對課文所學人物的掌握情況。可謂一舉三得!】
二、出示標準性平臺,品評人物。
1、學生自學,思考對本單元歷史人物的看法。
2、在學生暢所欲言,真實表達內心想法之后,老師補講。【這個環節學生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講述喜歡或者不喜歡時,都能有理有據。為后面全面的認識人物做好鋪墊。】
當學生說不喜歡周瑜時,師出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以“讀了這首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周瑜?”這一個問題,帶領學生走進周瑜的英雄一面。
這是對《念奴嬌·赤壁懷古》寫作背景的補充,以感悟人物情感。【從本節課學生的發言情況看,學生的知識儲備比較豐富,已能讀懂這首詞,并感受到周瑜不一樣的那一面。所以,我覺得這個補講包括對后面《觀滄海》背景資料的補充都可以省略。省出的時間可以在后面的學習中,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當學生說不喜歡曹操時,師出示曹操的《觀滄海》,并簡單補充“建安七子”“三曹”等資料,帶學生感受曹操的文人情懷。【這里如果能讓學生提前準備,補充資料。可能會激發學生樂學好學的學習熱情。】
這幅對聯和那三個小發明的補充,讓學生更立體更全面的看到了一位知恩圖報、忠厚愛國、智勇雙全、機智過人的諸葛亮。
3、在各種資料的拓展后,學生們對心中那個人物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但我們平時在了解人物形象時,除了借助豐富的資料,還可以通過比較深入品評。
出示孫權評價魯肅的話語,引導學生看到魯肅的才能。
4、默讀《三國演義》節選片段,通過自學勾劃、批注,小組合作學習深入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使學生感受名著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三、拓展閱讀。【這一環節,交流課外積累,幫助學生建立閱讀的成就感,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四、閱讀打卡計劃。【這一環節是課內外閱讀的巧妙銜接。告訴學生“讀不可以已”!】
? ? ? ?昨天在聽了西航四校王文娟執教的《回顧拓展五交流平臺》之后,才發現自己課堂的欠缺,課堂的匆匆,課堂的膚淺。自己在教學交流平臺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卻忽略學生思維的鍛煉和思考的深入。而王文娟老師教學時的切入點,不僅讓我看到了老師的智慧,更讓我感受到了老師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