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夕
雖說人生很短,可路還是要一步一步的走,否則,必會勞心勞累一輩子。
? ? ? ? ? ? ? ? ? ? ? 【1】
許是現在社會節奏太快,成年人的世界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恐怕每日一睜眼,就被風起云涌的后輩拍在沙灘上,所以,大家你追我趕,不敢歇息。
很不幸,這種快節奏殃及到了下一代,恨不得從娘胎里就讓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孩子剛一出生,各種唐詩宋詞、英語啟蒙教科書全都搬回家,迫切的想往孩子腦袋里灌輸知識。
某日拼車上班,在路上大家開始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其中一位車友說,自從有了孩子,每天活的好緊張,除了擔心生病、意外之類的,還要規劃他以后的成長路線,幾歲學鋼琴、幾歲學畫畫、幾歲學舞蹈等等。
我隨口說了一句,一樣學精了也不錯,要不大人累,孩子更累。
車友下一秒反駁說:“那不行,二十年后,他們的競爭壓力多大,別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學”。
二十年后、別人家的孩子這類字眼幾乎成了新生代爸爸媽媽的口頭禪。
我沉默不語,我突然覺得這代孩子好悲哀,他們看似出生在物質更憂優越的年代,吃的、穿的樣樣都好,可他們一出生就被強加上“二十年后”的壓力。
為了應對二十年后,他們的童年幾乎是在各種培訓班度過。
培養孩子固然重要,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也在情在理,但不要急于求成。學會等待,等孩子長大些,能分辨出自己的喜好,而根據喜好再去培養也不遲。
作為父母,你規劃的路線只是你的一廂情愿,我們這代人向來驕傲的說:“我的人生我做主”,曾經你不希望走父母布置好的路,現在,你也不應該強迫孩子走他不愿意走的路。
? ? ? ? ? ? ? ? ? ? ? 【2】
去年,興趣使然我報了一個古箏培訓班,同一個班級上課的多是小孩子,其中一個小女孩給我的印象很深刻。
某日我提前到了教室,當時那位小女孩還沒有下課,我就坐在旁邊聆聽。
小女孩彈的很好,我忍不住給鼓掌,因是背對著,我看不見小孩子的正臉,我心想小女孩一定長的很清秀,很有靈氣。
可當老師宣布下課,小女孩轉過頭時,我卻有些失望,才十歲左右的年紀,眼神卻有些呆滯,臉很削瘦,給人一種干巴巴的感覺。
她媽媽禮貌性的向我點點頭,我卻還沉浸在心疼小女孩的情緒中。
他們走后,我忍不住八卦了一下,古箏老師告訴我,都是被家長逼的。
讓孩子學古箏,還學國畫,還要上英語補習班,奧數班……
我只說:“好好的一個孩子,硬是逼的一點兒活力都沒有”。
我能想象到,這個小女孩的日常,下課了去補習班,休息了去補習班,從童年開始,生活就很緊張,長大后踏入社會依然要緊張兮兮的生活,她的人生從未放松過。
或許,二十年后,社會真的進步到了大淘汰時代,可我一直覺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生存方式,現在就恐慌二十年后,未免有些著急了。
尊重孩子的愛好,遠比壓迫式培養要好。
? ? ? ? ? ? ? ? ? ? 【3】
近幾年,陸陸續續發生過幾起學生自殺事件,看后很痛心,他們的人生還未開始就選擇提前結束。
他們結束生命的原因又如此的雷同,有因為考試不理想怕父母責怪的,有因為學習和補習班壓力大的,歸根結底,是父母給孩子施加太多壓力。
似乎孩子成績不好,天就塌了,似乎孩子不掌握幾門樂器,人生就毀滅了。
這就是現代家長的普遍心理,著急讓孩子成長,恨不得拔苗助長,讓孩子成為人人稱贊的全能型人才。
可是,又有多少父母關心過孩子的心理成長,以平等的姿態征求一下他們的意見,是否愿意。
一件事情, 如果孩子說“不”,他們立馬歪脖子瞪眼,嚇得孩子只能點頭。
所以,社會上頻頻出現問題少年,那是長期壓抑導致心理叛逆、甚至扭曲了。
作為父母,多關心孩子是否快樂遠比關心他的成績要重要得多,而凡事要慢慢來,欲速則不達。
二十年后的社會未必那么恐怖,不要讓未知毀了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