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好友分享周杰倫演唱會的現場。一張張看下來,忍不住捧著手機大聲尖叫:“我也想去!”
雖然事實上,我已經去過一次他的演唱會,但每一次他有新的巡演,也都還是想要感受一次,畢竟每次開con都值回票價的歌手,現在已經為數不多了。
記得第一次聽到周杰倫的歌是小學。那年的《龍卷風》席卷了整個課間,下課時三三兩兩的小伙伴聚在一起背著那些拗口的句子,誰背得最流利就最厲害。而我用笨拙的筆記手抄著《威廉古堡》的歌詞,記錄了一整個厚厚的夏天。
畢業時同學錄開始風靡,填到最喜歡的歌手時,99%的人都寫的周杰倫。
剛上初中的時候,我擁有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Walkman,歡快地跑去音像店里買了一盤周杰倫的磁帶。當時盜版橫行而我又不懂得分辨,以至于在那個年紀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背錯歌詞,還分不清哪首歌是哪張專輯。
但無論如何,那些年出的新歌是一首首地聽了過來:
倒背如流的《晴天》旋律,看了一遍又一遍的《東風破》MV,打不開的《半島鐵盒》,聽了就想早戀的《園游會》,以及并不懂戀愛但還是覺得自己在失戀的《借口》……
等到高中住校生活的開啟,大家都開始在晚自習的時候偷偷把mp3的耳機線藏在頭發里,或者用校服袖子擋住。而在我小小的,內存不大的mp3里,總有一個文件夾的分類名稱是[周杰倫]。
那時候每次他出新專輯,總有人換QQ簽名檔:
“再說我愛你,可能雨也不會停”
“看不見你的笑我怎么睡得著”
“能不能給我一首歌的時間”
我們就這樣同時交換著彼此最喜歡的專輯歌曲,并為哪首歌更好聽爭執得面紅耳赤。
在高中枯燥學習生活里的不多樂趣,便是每周末回家能更新一遍mp3的歌曲列表,我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學會了他更多沒被各大音樂排行榜發掘的遺珠:
《分裂》趁時間沒發覺 讓我帶著你離開
《反方向的鐘》穿梭時間的畫面的鐘
《對不起》如果我遇見你是一場悲劇
聽完每一首歌之后,更加驚嘆于他的音樂才華、天賦與堅持,而高三生活的間隙,都是聽著這一首首歌慢慢熬過去。
到大學時代,大家的選擇更多了。而說實話,周杰倫在后來幾年的創作,也不像以前張張專輯的十首歌都有驚喜。于是很多人開始說他過氣,調侃他江郎才盡,批評他不專心音樂。
這樣的說法其實也很好理解,就像以前次次考試都考100分的優等生,最近交了幾次7、80分的答卷,閱卷的老師們便開始憂慮萬分。
但今年,從他寫給女兒的第一首歌《前世情人》開始,我欣喜地發現,他當年的感覺又回來了。新專輯的名字很可愛:《周杰倫的床邊故事》,其實是他當了父親以后開啟的人生新階段。
無論是《土耳其冰淇淋》中繁復華麗的編曲,還是《一點點》里那讓人熟悉的周氏情歌,抑或是《告白氣球》甜蜜得像發糖的歌詞,都讓我覺得在當下凋敝的華語流行樂中,這次預購電子專輯的20塊錢花得值得。而這次專輯的超高銷量也說明,只要是周杰倫保持水準的作品,就會讓每個默默等候他的歌迷都覺得驚喜。
至今還記得去聽周杰倫演唱會時,全場大合唱的場景。
每一句的旋律都是回憶,是故事,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是暗戀時的青澀懵懂,是少年時的兒女情長,是分手后的欲說還休,是除了那些小情小愛之外的生活故事。
而我們聽他音樂的載體,從CD磁帶換到手機電腦,好像在他的那些老歌里,依然能聽到下課鈴聲,看見窗邊的鳥兒從樹葉上掠過,回頭是教室里的嬉戲打鬧。
我不敢說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聽一次周杰倫的演唱會,但我知道如果不去聽這些回憶,我可能會在老得沒力氣聽演唱會時后悔。
那么,值此周杰倫北京演唱會之際,依然沒搶到票的我,就再用這句無數歌迷的心聲作為結尾吧:
“去一次你的演唱會,聆聽我的整個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