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這兩天在看一部豪門言情小說,她說女主角的父親和繼母是如何自私自利殘酷無情,而男主角又是如何深情似海矢志不渝。
聽她說這些的時候我微微一笑,想起自己以前囫圇吞棗看的一些小說似乎也是這般的橋段。
冷淡如冰的親情必然會有熱情似火的愛情來填補,不討家人喜歡的女主角最后一定會有另一個人以愛之名來到她身邊,用過度的愛情來溫暖這顆親情缺乏的心。
我想起?大話西游?里的紫霞仙子,她揚起嬌嫩白皙的臉蛋,巧笑嫣然地等待著那個"駕著七彩祥云御風而來的蓋世英雄"。
小說里的女主角卻只能在支離破碎的家庭冷暴力里得過且過直到集顏值智慧與深情癡情于一身的男主角來"拯救"。
然而,最終的結局里是紫霞仙子死在至尊寶的懷里,女主角是幸福地偎依在男主角的懷里。
都說老天總是公平的,給誰的都不會太多。
那個迷倒我們這些讀者的少女心的男主角就是老天派來給沒有享受過家庭之樂的女主角作為補償的。
總有些女孩子會說人家人家男朋友那么溫柔體貼帥氣逼人,為什么自己偏偏沒有這樣的伴侶,因為你比不上人家啊。
比不上人家的父母為官為利不顧骨肉親情,比不上人家的閨蜜橫刀奪愛不顧深厚友情,所以你的男朋友也比不上人家男朋友能"無所不能"。
這大概就是感情的相對平衡,現實中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大部分都是恰如其分的剛剛好。
沒有好的無與倫比,亦不會惡的人神共憤,三個支點之間的距離不偏不倚,于是生活的框架才能穩穩當當。
所以小說里的情節只能是讓讀者偶爾"花癡"地幻想一下,絕不能有任何"異想天開"。
你想啊,如果因為愛人,哪怕真是"駕著七彩祥云而來的蓋世英雄",而不能擁有親人和朋友,你會愿意嗎?
即便心儀之人在你心中有千鈞之重,亦是無法給予你親情和友情的別樣情誼。
只是有的時候我非常非常不能理解,為什么在小說作者的腦子里可以有如此這般的情節構造,如果說是為了迎合廣大讀者的"虐愛"心理,那也得稍微考慮一下其合理性啊。
小說作為文學的一種本是可以"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但若是高得有如此"天壤之別",怕是會適得其反吧。
能有多少父母如此虎毒食子,棄血濃于水的女兒如棄履;又有多少閨蜜如此橫刀奪愛,棄彼此的閨閣之情于不顧;又有多少男朋友如此為你生為你死,他作為一個男人除了你還有他的父母啊。
是的,在古代的男系社會,女子地位地下,甚至有的父親在看到自己的妻子生下女兒時便當場拂袖而去,還說"養了個賠錢貨",在那時女孩不討父親喜愛,感受不到父愛是正常的。
但是當今時代,除了某些偏遠的地區某些愚昧的父親,有幾人會不把自家的姑娘當成小公舉來寵?
宮斗劇里,女人之間再過深厚的情誼也會因為一個男人而悉數散盡,爭名奪利爭情斗狠。
可是帝王的恩愛不過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害了那個本來會真心待你的人,毫不留情地將一顆真心踩踏至碎,只為得到暫時的恩寵與虛弱,這值得嗎?
我們本來就是很平常的人,有著很平常的生活。
我們會和父母鬧矛盾,會一意孤行離家出走;我們會偶爾"玻璃心"會敏感,會和閨密朋友劍拔弩張;我們也會無理取鬧,和男朋友或是女朋友冷戰熱戰......
但最終我們都會和這些"雞毛小事"握手言和,繼續時好時壞地過完這一生。
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那么父母家人,閨蜜朋友,伴侶愛人,都是恰如其分的平衡存在,不會一方缺失,另一方過度,應該是最好的狀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