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內心豐富的,卻不善表達的人,無論是口頭還是文字,都極度貧乏,有時候會想,當初為何沒有選擇文學?畢竟我是愛著它的。
我一直想寫點什么,但是每次寫完我都不滿意,不保存,不留底,然后就消散而去。然而今天,我決定開始了,開始寫點什么,留下點什么,好的壞的,優秀的拙劣的,一如我的人生,總是要經歷的。
做下這個決定源自于我一個閨蜜在朋友圈發了一段文字,并不是我突然就想寫點什么了,我就是想記錄下來,復制粘貼也好,將來的某一天,再回顧,那些文字里有我的存在,也不失為我的青春。
摘自毛毛?????
胡小怪開始學吉他了,上了兩次課的架勢已經有模有樣的。我看她垂頭走進新世界的樣子欣喜又平靜,似乎物我兩忘,苦樂相宜,譬如今日新生。
凱推薦過兩首英文歌,我翻來覆去地聽,她說越是聽自己喜歡的歌,越要留點兒余地。我不知道愛歌的人是不是都是這樣,而我現在已經不記得是哪兩首歌了;
黑桃K分享過一組下雨天的精選集,或歡快、跳脫、靈動,或急促、凌厲、有一丁點兒歇斯底里,或浪漫如天街小雨……沒有歌詞的曲子可以讓回憶和想象的畫面不受絲毫束縛地肆意馳騁;
本科畢業那年和璀坐在藝體中心聲夏光年晚會的邊角上,不知道是因為某支合唱曲目的氛圍還是畢業的情緒紅了眼眶,回去的路上對著白水橋上被踢翻的天牛還在絮絮叨叨;
小學的時候教數學的鄢老師有一架手風琴,特別稀罕,他總是背著它來給我們上音樂課,又背著它離開教室,頭發花白卻眼睛發亮神采奕奕的樣子讓我特別難忘;
后來的音樂課學了豎笛以后,我就收集各個年級的音樂書,黃昏坐在門口的石磨上咿咿呀呀地吹,很快就會聽到隔著山谷和河流的對面比我高一年級的小姐姐用同樣的笛聲和我,老爸于是從廚房的老灶口探出頭來,“哈哈!你們倆倒是知音。聽聽看小蓉子吹的啥?”
后來我不小心摔斷了豎笛,老爸細心地用黃油一樣的東西給我粘好,丑是丑了些,我還是愛不釋手,對手巧的老爸充滿了崇拜感;
我還想學口哨,《康熙王朝》這個電視劇以后,老爸的口哨聲就頻繁響起“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這樣洗腦的曲調,我學舌跟唱總遭笑五音不全,末了補上一句“和你媽一樣,哈哈哈”。我央他教我吹口哨,卻沒有學會,和游泳與騎車一樣;
我一直害怕發聲唱歌,初中的時候下午第一節課總會由文藝委員起頭唱一首歌,說是有助于我們打起精神,那絕對是我神游的課前五分鐘;
……
也不知道時光和我們的記憶究竟是按照什么樣的標準來挑出這些被放進精選集的也許當時看來并不重要的事情。
胡小怪說等她上滿十次課,就可以唱歌給我聽了。
以上摘自2016年7月11日。
在經歷感情的失意之后,能從朋友那里看到說我新生的字眼,我好像充滿的正能量,我覺得自己可以很好的。有些人會走,有些人卻會一直在。一如我們12年的友情,愿天長地久。是的,我依然相信天長地久,依然相信一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