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實現力,思考力,創造力?
實現力是三者中最基本的,說白了就是考試的能力,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有“解題思路的”,而“實現力”在社會上施展的空間很小,這就是為什么某人在大學年年拿獎學金,畢業后工作上卻成績平平;
所謂的“思考力”,學術點講就是“看到問題本質的能力”,即探討沖破常識的問題點;
創造力就是沒有答案,但是你能夠給出一個自己獨特的,說得通的答案。
三者的辯證關系是:思考力在實現力的基礎上形成,沒有思考力就不存在創造力。
2.思考力和創造力“構成三要素”
1)發現問題的能力;(第一講)
2)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講)
3)永不言棄的精神。(第三講)
3.如何錘煉思考力?
錘煉思考力的關鍵詞就是“丟棄”,就像我前陣子看的《斷舍離》,兩者的道理是一致的,即“大量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理解消化吸收后將所有搜集到的信息全部丟掉!
此處書上兩句話說得好:“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what one has learned in school.”(“要緊的不是我們學到知識,而是通過學習積累的智慧。”)
4.如何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
說明:大腦,這個負責思考的器官,是不會休息的,我們總是會在無意識中思考著。
記錄自己的思考內容,讓自己當下對問題進行思考,最重要的是明確到底是哪里不明白了。(這一部分作者總結的很好!)
5.“搞不明白”分為三種情況及其相應對策:
1)不了解事實(啥情況?Ta是誰?干啥事兒了?)。解決方案:去查詢。途徑:人,圖書,上網。(“實現力”的層面)
2)不知道答案(就是找不到答案啊!有沒有答案還不知道呢!)。解決方案:拆分問題的各要素,不斷思考,逐個擊破。
3)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總覺得有問題,這到底.....這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問題啊?漠然......)。解決方案:自我重復對話,將“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明白”轉化為“(雖然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但是)就是這里不明白”(這樣就可以用1,2來解決問題了)。
6.信息搜集方法:
1)記問題或記筆記,用自己的話記,短小精悍;
2)對搜尋到的信息集中精力研讀;
3)理解信息后馬上丟棄(斷舍離);
4)不要總是看“經驗帖”,要了解“客觀事實”,這才是最好值得信賴的信息源(考試貼經常看,方法不斷變,成績始終沒進步;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實踐出真知;【要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在自己的大腦中研究出專屬于自己的經驗和方法,這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
5)對一閃而過的念頭記下來。
----------------------------------------------------------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