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知道吃飯是為了活著,為了享受,卻不知道吃飯真正的意義是--獲取營養素。
把人體比作一座大樓,身體這座大樓是由細胞組成,細胞是由營養素組成,缺少營養素,這座大樓就是“豆腐渣工程”。
生活中,很多人只知道營養不足會得病,卻不知道營養素這重要,更不清楚有了疾病可以用營養素醫治。“藥食同源”從人會吃飯,營養學就誕生了。
什么是營養素?
營養素:是指食物中具有營養功能的物質。它可以供給能量、構成和修復組織、調節代謝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營養素可分為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
水是第一營養素,還有蛋白質、脂類、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
我們的生活飲食都是模仿而來,輩輩相傳,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遺傳疾病顯現出來。遺傳高血壓、糖尿病等還有地區病肺癌、痛風等。這其實都是生活方式病(吃的、喝的、聞的造成的)比如飲食結構、地區環境污染是主因。
杜絕了得病的病因,要有正確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好的空氣。(人生存的底層邏輯是食物,空氣,水)
身體出問題了,到醫院只能止損而不會康復,更不會更健康。有人住院后或者找醫生開藥后,狀態和生病一樣或者更好。不可能的,藥物維持著別讓自己壞的更快些而己。
《失傳的營養學》找到了疾病的千絲萬縷的線頭兒。了解自己和了解房屋結構、汽車結構一樣時,你就不那么恐慌疾病了。
人類也真是偉大,模仿生存至今,自古至今飲食的變化生存環境的變化讓人類不斷的進化,更適者生存。現如今,疾病、病毒多發,依舊延續現在的生活模仿,只會更糕吧。
現在的生存環境高壓力,生活習慣黑白顛倒,生活飲食高油、高碳、低蛋白、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精制水的生存方式,改變人類生存底層邏輯,健康受到威脅卻說是病因不明。
身體是部精密的儀器,人體由細胞-器官-系統組成。很顯然細胞生病了,器官也會出問題,影響到功能就會功能下降,出現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哪運輸血液的管道堵了,使血液運輸出現障礙,主要是冠狀動脈出問題,為心臟供血不夠,出現心肌缺血冠心病。因血液狹窄血液不能正常流通會影響了生命,為了能把血液輸送到末梢細胞,心臟就要加壓血液通過狹窄的血管,血壓會升高,高血壓了。
高血糖是血液中的糖沒能進入細胞而留存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高血糖的危害是脆化血管,細胞中缺糖最終末梢因缺乏營養,出現眼睛失明,腳指沒知覺鋸肢,尿毒癥等并發癥。
包括高尿酸,傷害的是內臟。是肝代謝脂肪、糖、蛋白的能力下降了出現的疾病。
食物太容易獲得了,在沒有正確飲食指導下,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或不吃。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不均衡,多的代謝不完堆在身體里,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果蔬粗糧)、始終少的,細胞就病了,久而久之,人就病了。
人體就是個大蛋白,蛋白每天基本需求是體重公斤x1倍克重的蛋白,知道蛋白重要性的人太少了,很少有人把它吃夠。
缺少蛋白的人,容易疲勞、氣血不足、皮膚松馳、免疫低、肌肉合成少、臟器缺乏力量、腸道容易便秘等。
碳水化合物主要給人體供糖和纖維還有維生素礦物質,而現在碳水化合物只能叫糖,被精制成白米白面,提供的多是糖了,其他營養素少的可憐,人們吃的只是口感卻并不知道碳水化合物真正的意義,胖了,膽固醇高了,血糖高了……
有個真相愛吃的人都胖,原因是好吃的食物含脂肪都高。熱愛美食的人尤其是喜歡高油高碳的人一般都會被糖尿病青睞。脂肪會讓胰島素動彈不得,還會堵了細胞受體口讓糖無法進去。使得血液中堆積了糖……
不懂的身體對營養正確的需求,讓身體飽受折磨。如果是汽車誰也不敢胡亂加油,也不敢無油駕駛,我們人卻敢胡亂吃或不吃。
學習了解人體需要的七大類營養素,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補充營養,感謝人類身體比機器擁有自愈能力,給足細胞需要營養,人體自我修復,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