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北北,十七歲。
一個人聽著冷僻的歌,在不知名的地方任意地唱,一個人閱讀,翻開手邊記本任意記下一字一句,一個人乘公交,凝視窗外想一些作文素材,一個人買文具,自己挑選然后艱難地做出選擇。而從前,我并不是如此。
十五歲,接觸郭敬明的《小時代》,就開始渴望像書中電影中那樣的幾個閨蜜,手挽手壓馬路,在歡樂與悲傷交織的時代,有幾個和你做同樣的事,陪伴你流淚和微笑,在大雪紛飛時可以甩掉高跟鞋和你一起瘋狂地奔跑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于是搜羅身邊的人,找到了她。
我有多么渴望小說里的那種友誼,于是一味地分享分享,不祈求她能帶給我什么,只需要她的陪伴,與她每天膩在一起,手挽手去操場跑步,一起聽同樣的歌,一根纖細的耳機線懸在我與她之間,相視而笑。
假期時我總去她家玩,促膝而談可達一個下午之久,我從不覺浪費時間,因而也常在她家過夜,兩人在被窩里看電影看到深夜還可歡聲笑語,我以為這就是友誼了。
從未想過對方會厭倦,就像我以為別人總需要我的陪伴一樣。
夏至未至時,我再執起她的手,她卻遲遲不愿與我同行,半晌后她說,你怎么這么粘人。
我看到她眼底里有厭惡,扯不出歡喜和微笑,還未到夏天,身上竟覺有些發熱了,燙的我喘不過氣來。
我開始人云亦云。
說起來有些可笑了。我那時瘋狂地羨慕有好人緣的女孩子,模仿她們活潑又輕快的說話方式和一舉一動。我貪求一場又一場盛大的喧鬧并努力成為最有亮點的一個。我瘋狂地想去了解周圍女生所喜歡的一切,才能努力與她們有很多共同話題,不會顯得突兀。我這樣閉著眼,盲目貪求喧鬧和一些泛泛之交,隱瞞自己的想法和她們附和。
喧鬧過后,睜開眼,是無盡的黑,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心底也是空蕩蕩的黑和微微的酸臭味。于是再次閉上眼睛。
手邊的電腦,手機一會兒便響起來自社交軟件的聲音,我渴求存在感,網絡上與人交談發送動態都是一副近乎完美的模樣,十分關注每天的瀏覽量和點贊數。
?我離不開那個充斥著偽裝的小圈子。
直到忽而某一天,我終于厭倦了。我為什么要模仿別人 ,關心別人的喜好,我為什么要迎合別人,我又為什么要閉眼。
喧鬧過后,我總能聞到心底的酸臭味 空空泛泛地度過一整天的時光,閉著眼活在別人的世界里極力地粉飾。
?夏天再次到來,我決心睜開眼睛。
我卸掉我那閃動著的社交軟件時連再見都沒說一聲。
微風再起,我列好我的目標和計劃,讀詞,閱書,寫文,看電影,學習外文。我就這么無聲無息地過我自己,照例在空閑時間去圖書館溫習。
忽而某天,一個女孩對我微笑,在圖書館里我對面的位置悄然落座,靜而又靜。
才發現從前混著喧鬧中的自己原來是喜靜的。原來我不喜歡那些俗氣而熱門的歌和書本,而是喜歡那些最寧靜又最治愈的溫暖調子。
在學校,我再也不會央求誰陪我一起去打水,陪我去食堂,陪我去跑步,陪我坐公交。我享受一個人的時光,時有談得來的朋友追上來挽起我的手。
就是如此了。
從不仰望誰,從不羨慕誰,從不模仿誰。黃昏的時候戴上耳機獨自去奔跑。
大汗淋漓時對著跑道上自己的影子兀自微笑。
記得周國平說孤獨是生命的禮物。更何況你站在萬人中央,孤獨地如此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