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又一次被滴答的雨聲喚醒。
因為這一場雨,讀房子的坡爾德似乎更有了入情入景的感覺。仲春的輕寒、泥土的潤濕,以及被春水催醒的青草和泛著水光的路面,都比晴朗的日子更接近自然的味道。那被輝河水洗滌,被大草原過濾的坡爾德的空氣,可也是這樣潮濕,這樣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幾天來把房子先生的《獨居輝河畔》置于枕邊,每天晚上睡前讀上兩篇,早上起床再讀上兩篇。于是,夢里夢外都是青草的味道,遠遠近近都是花開的樣子,那間屬于房子的矗立草原孤獨而醒目的紅色房子,那個正在劈木柴撿牛糞圍柵欄的房子,那個坐在綠皮火車上饒有興趣的房子,那個在輝河上漂流、星空下沉思、在樹林里撿蘑菇采野果的房子,那個在歡騰的爐火邊閱讀和思考的房子、那個頂風冒雪在輝河邊行散步的房子……
最后,所有的影像,都重合定格為一個扛著斧頭,長發飛揚、大步行走的房子。
他走走停停,不時會向著草叢中一株老鸛草、野山楂俯下身去。
他一邊行走、一邊沉思、一邊吟唱。聲息過處,青草為之舞蹈,燕雀為之停留,鮮花為之綻開笑顏……
因為這些小精靈們知道,這個看起來很糙的男人有著一雙最清澈最銳利的眼睛,能夠發現隱藏在草原深處最細微的美:一朵小花的綻放、一只蝴蝶翅翼的扇動;他還有一雙最靈敏的耳朵,能夠聽懂遠處風來的口信,近處草叢間兩只蟲子的情話。當然,他更有一顆最敏感最細膩的心臟,能夠感受到花的喜悅,鳥的自由,蟲的歡喜……
它們的感受無疑是正確的。因為房子不光感受到了,他還想要把它們記錄下來,他已經開始書寫:草原、河流、鮮花、蘑菇、雁陣、馬群、落日、雪地、齊腰的高草,淳樸的鄰居、勞動的快樂都從他的筆端流出,猶如一條美麗的小溪,在這溪流里,所有的事物都是有靈性的,都是活潑的、生動的、閃閃發光的。
當然,其中最耀眼的,是那些有關快樂層次、生命意義之類的思考。那個有關人生意義的哲學終極三問始終是他思考的主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詩意的文字追問著、闡述著抽象的哲理,使這唯美的方字又散發出鉆石般的理性光芒。那是孤獨、行走、閱讀和思考給他的獎勵,是屬于詩人和攝影師才有的書寫方式。
而這樣與自然融為一體,物我兩忘的境界,于閱讀者來講,在雨天里的感受更加深刻。
端坐窗臺,窗外是空濛的雨色,我聽著雨水落下細細的沙沙聲,落在水泥建筑物上悶悶的啪啪聲,落在金屬落水管上清脆的鐺鐺聲,甚至似乎也聽到了它落在泥土里,被花木根系吮吸的滋滋的聲音。
這是雨天特有的安寧,是春天才有的喜悅。這一刻,我忽然感覺對房子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相對單一的環境和心境里,遇見思想,獲得靈感,是自然的饋贈?!?/p>
房子的遠去草原,獨居輝河,不是放逐,不是逃避,用他的話來說是生命中一顆休眠的種子要蘇醒。是一種更勇敢的面對,面對過去匆忙機械的生活、面對日漸麻木與頹廢的自我。
同時,這更是一種尋找、一種覺醒、一種沉淀和回歸。
在他那兒,一把斧頭就是開啟自然奧秘的鑰匙,扛著斧頭隨意走走,就可能會要打開一道門。
獨居兩年,醞釀六年,這本《獨居輝河畔》就是房子交給草原、交給自己的一份答卷。而我們,也在閱讀這本書時看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一部分答案。
因為,我們和房子一樣,也有過一個有關流浪、有關遠方的夢。小時候看到孤島上的魯濱遜感覺他很酷很帥。長大點找到的新偶像是三毛,羨慕她的灑脫,向往她身后浩瀚的撒哈拉??墒侨诉^中年才發現,流浪的腳步里有沉重有遲疑,漂泊的心靈里有孤單有動蕩。于是便變得更加膽怯,更加遲疑,用房子的話說,就是“幾乎活成了一塊沉默的石頭,已經失去了在狂風中冒險,感受沖浪般的勇氣和激情?!?/p>
遠方是詩,卻也是不可企及的夢。
于是,隨著歲月的增長,人開始變得麻木,變得混沌,開始耽于安逸的生活,哪怕這中間有很多的茍且。
那么有沒有一種生活,既能找到心靈的寧靜,又不必成為漂泊孤島與沙漠的游子?
陶淵明《歸去來兮》,回到田園,“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梭羅“步入叢林,因為希望生活的有意義,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
而房子也在不停地行走中遇到了坡爾德,獨居輝河畔兩年,把行走與棲居完美結合,在遼闊的大草原、在流動的輝河邊、在六千畝的院落里,在大地的深處安棲自己的身體,從樟子松、頂冰花、山丁子,從草原、河流、風雪,從馬群、雁陣中尋找自己,解答著自己的疑問。
為此,他義無反顧、毅然決然、果斷勇敢。
廣袤的草原放任他的思緒、流淌的輝河牽動他的情懷,獨居的生活最適合沉淀與療愈,無數個暗夜,明滅的煙頭閃爍著思想的火花。
他在渾河的波光中漂流,在無垠的荒野上漫步,在茂密的森林中采摘,在深邃的星空下沉思……
他成功了,在遠離人群獨居的兩年里,在與自然親密無間的朝夕相處中找到了,找到了心靈的安寧,生命的意義,積蓄了重新走向人群的勇氣與方式。
委陵菜給草原說悄悄話,“說一句開一朵花,又說一句再開一朵花?!?/p>
房子向人們敘說他的故事,吐出一個煙圈,寫下一個句子,再吐出一個煙圈,再寫下一個句子,于是,有了一個又一個讓人愛不釋口的句子:
“一條河,因為向著一個目標奔流,便形成了河流特有的品質?!?/p>
“我能感到自己是一縷真正為自我燃燒的火焰,不論遭遇怎樣的陰雨連天,它都會堅強持續地燃燒下去。”
“有些事情,不在于它的大小,如果人是懷著美好的愿景和快樂的心情在做事情,這件事情本身就已成為快樂的一部分?!?/p>
“快樂也是有卑賤之分的,一如善惡之花。”
“有些快樂,雖然來得悄無聲息,甚至伴隨著寂靜的孤獨,但它卻能深入你內心的那片闊大里,像森林中的樟子松常年保持著四季的青綠,而且總在散發著一種持久的、令人舒爽的清香?!?/p>
“人活到了某種中庸的地步,也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了?!?/p>
“眾多的花正在盡情綻放,要不就是沖著天空瘋狂生長,仿佛一定要把草的這一生活好……孤獨地、寂寞地、充滿尊嚴地完成自然賦予的使命。”
于是,四年后,在一個落雨的春天早晨,在一頁頁的閱讀中,我享受著這干凈美好的文字帶來的愉悅。
可是今天,當我試圖要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時,卻突然又有些膽怯有些沮喪了。讀這樣一本文字、圖片、裝幀都幾近完美的書是一種頂級的享受,可真要寫出感受,卻有點不自量力,但是心之所向,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姑且就叨叨兩句吧!
最后,還是以房子的詩作結吧。
愿,你有故鄉,也有遠方,走水路的人唱著水的歌謠。
愿,沙漠上有月光,有水,有陌生人的微笑。
愿,遠行的人有路,有詩,有溫柔的南方也有粗獷的北方。
我也愿,讀到此書的人也和我一樣享受到一份來自于孤獨與安寧的美麗,感謝房子從草原帶回給我們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