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 “性格” 和 “命運”這個兩個關鍵字時,我想大多數的人都和我一樣,感覺性格和命運應該是有極大關系的。另外,還有很多人會說性格決定命運,又或者說是好的性格就會帶來好的命運,等等一系列的說法;
于是我也帶著這樣一知半解的認同,這兩天看了篇文章叫做【你的性格,就是你的命運】,文章通過《大宅門》這部電視劇中的“白家”四代人不同的鮮明性格,所帶來的不同的人生際遇,因此而洞察出性格是如何影響命運的,在文章中作者給出了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洞察:
1. 一個人的性格是和他的家庭性格有著直接關系的,上一代強下一代就弱,上一代弱下一代就相對強.
2.?只有當我們有勇氣,存敬畏時,才會恰到好處的析判事物規律,才能夠于人性的艱澀中,緩步前行。積日成年,聚沙成塔,終一日會迎來自己的生命之樹,開花結果,香滿人間;
當時,看完此文的心境就有如
但是經過短暫的頓悟之后,總覺得哪里有點不對。
一個人的性格和他的家庭性格是有直接關系,上一代強下一代就弱,上一代弱下一代就相對強 , 真的是這樣嗎 ?
我們真的能因為控制或改變我們的性格,而帶來更好的命運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需要用一種特殊的眼光來看。
不可否認一個人的性格,和他的家庭性格是有直接關系的,但是可不一定上一代強下一代就弱,又或者是上一代弱下一代就相對強。
控制和改變我們的性格,也未必就會帶來更好的命運。
為什么這么說 ?
命運這個詞的的字面解釋是:命是指生命,運是指人生的經驗歷程。
每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就意味開始有著屬于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歷程。人們都希望自己有好的人生經驗和歷程,于是開始尋找這當中的竅門。
其實這里面隱含了2個問題。
1.我們是如何界定好的命運和不好的命運的 ?
2.一個人的人生經驗和歷程都和什么因素有關系?
對于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沒有大而統的標準答案,每個人在后天形成的價值觀是不同的,甚至不同的階段都會產生不同的價值觀;
第二個問題就更復雜了,我相信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哪個人敢站出來說他徹底搞清楚命運是到底是如何科學的運作的(除了騙子例外),因為這里面設計的變量太多了,例如:一個人的性格,出生的時代,家境,性別,突發事件,社會因素 等等。每一個因素發生變化,都有可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用數學的維度來看,這他媽幾乎是無窮解啊。
原文作者通過《大宅門》中的故事,戲劇化的描述了四代人的性格特征,并將它抽象成上一代強下一代就弱,又或者是上一代弱下一代就相對強的一種邏輯。
然而實際情況是,生活的瑣碎與復雜,都會造成不同的選擇因而帶來不同的結果。
舉一個現時代的例子,王建林和他兒子的性格,并不是上一代強,下一代就弱啊,“國民老公”也是有相當強烈的個性的啊。
第二個例子,李嘉誠家族父子的情況,似乎也不符合作者的邏輯呦
這樣的例子想找多少就有多少,限于篇幅,就此打住。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跳出來說我這是在抬杠,這些例子可能都是一些特殊情況, 因為他們運氣好,我們要看“大多數”,因此這些“特例”并不能說明什么。 如果你這么想,這就是典型的一種思維確認偏誤。
在開始科學思維之前,人們大都先是通過故事來解釋世界的。我們的大腦潛意識在骨子里就壓根不喜歡不確定的東西,它讓我們產生焦慮,沒有安全感,因此我們總是能找到這樣或那樣的用故事扭曲或簡化的現實,那些不利于我們編進故事的一切,我們都會選擇性的忽視。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最終我們終于洞察出,在這復雜的事物中存在的“邏輯”或“意義” ,而實際上很大可能我們是在自欺欺人,很多事情我們根本無法理解和探明真相,所謂“邏輯”是我們自己需要它被“講圓”,而被“講圓”的,他是一種心里“需求”,同樣所謂的“意義”也是我們需要它有意義,而被我們自己賦予的,這也是一種“需求”。
請別誤會,我并不是說性格和命運沒有關系,它們可能是有關系的,但是我們不能把它簡單的理解為性格的好壞,就決定命運的好壞。
因此,當你渴望未來過更好的生活,擁有更好的命運時,千萬不要以為試圖去模仿或者把自己訓練成所謂“命運好的人”的性格,就能夠像他們一樣去思考和選擇,從而擁有更好的命運。
請記住,這并不是一個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