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一個人的心態(tài)決定他的認知和行動,而行動決定結果,所以,做任何事,心態(tài)很重要。
有的人因為追趕不上別人而放棄理財,有的人因為眼前的收益低而不愿意理財,但是他們不知道,如果他們不理財,就更加不會有錢生錢這回事了。有很多人都知道理財?shù)闹匾怯捎谒麄兊男膽B(tài),覺得一年下來也沒有多少錢,所以沒有行動起來。
那么理財和不理財?shù)牟顒e到底大不大呢?舉個例子來看一下。
兩個上班族,小A和小C。小A愛理財,小C覺得理財沒有什么用,便沒有理財。小A從20歲開始就每月拿500在某網(wǎng)貸平臺上,年化在18%左右,投資了7年,讓自己的本金和利息都在增加。大家可以算一下,七年時間,本金加利息一共是六萬多,如果這些錢再繼續(xù)投資,按年化10%來增長(監(jiān)管后降息),到了60歲退休之后,金額應該在156萬左右。
等到小A投資七年之后小C看到收益了,才開始學習小A的理財方式,但是現(xiàn)在的年化已經(jīng)只有10%了。你那知道小C要多久才能追上小A嗎?
33年!!!要33年,本金加利息才能達到156萬。金額一樣,但是小A用了七年,小C卻要用33年。
比爾蓋茨說過:“我們總是高估今后一兩年內(nèi)將要發(fā)生的變革,總是低估未來十年將要發(fā)生的變革”。這句話放在理財上同樣適用,很多人不愿意理財就是高估了今年一兩年帶來的收益,卻低估了未來十年積累的財富。
事實上,不用十年你就能發(fā)現(xiàn)理財和不理財?shù)牟罹唷2灰鹊綖闀r已晚才想到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