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ichole? 營銷/公關
國慶,朋友圈除了曬攝影大片也同時分享著不錯的口碑網絡劇。可以看到不少定制劇的口碑在持續走高。
從視頻網站自制走向定制,網劇的發展越來越成熟,視頻網站找到了降低版權采購成本、打造差異化的內容組織模式,影視公司也找到了低風險承制,有播放平臺保障的生產模式。
定制,正在成為視頻網站自制浪潮之后的又一潮流。
曾經,視頻網站在制作電視劇上并沒有經驗,愛奇藝在自制內容上就吃過虧(當然這些嘗試對于行業來說有極大的正面意義),自己組織拍攝,不僅花費巨大,效率也很低,轉向與傳統影視公司合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2014年以來,各大視頻網站紛紛與影視公司合作拍攝網劇。這時的網絡劇,往往比電視播出滯后幾小時上線。隨著視頻網站話語權的提升,出現了與電視頻道同步上線或先于電視播出的播出方式。
視頻網站找錢、出錢,影視公司負責拍攝,最后拿到視頻網站進行播出,最后還可以將版權返銷電視臺,這簡直是再好不過的多贏買賣。
視頻網站省去了組織人力物力拍攝的麻煩,出錢就可以坐收成品,影視公司擺脫了需要找錢的窘迫,也不再擔心銷售和風險,不會出現之前拍出來因為沒被電視臺看中從而束之高閣的損失。于是,定制劇這種模式就流行開來,目前主流視頻網站大多與影視公司采用定制的合作模式。
某部青春運動主題網絡劇就是典型。錢的問題都由愛奇藝負責,制作公司只負責拍攝。從立項開始,就有愛奇藝的相關負責人介入,對劇本大綱進行把關,最后愛奇藝還會派出責編團隊對于每一集的劇本進行審核,提出修改意見。拍攝過程中,也會有相關負責人全程跟蹤,包括擔任執行制片等,對各個環節進行把控。
最終上線時,因為是愛奇藝“親兒子”,必然在站內外營銷資源上都會傾囊而出進行推廣。對執行這個拍攝項目的制作公司而言,承接這樣的項目低風險、低投入,不僅可以“旱澇保收”,還可以利用視頻網站的平臺放大公司的品牌。
不過最終,收益大部分也是歸平臺所有。包括植入招商,其和愛奇藝雖然都可以招,但是最終還是要歸入愛奇藝負責。包括影視劇版權也歸平臺所有,最后平臺除了點播和廣告收入外,還可以獲得銷售給電視臺的版權收入。
所以,盈利可能和風險系數其實是成正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