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森林幼兒園?
森林教育是
‘inspirationalprocess that offers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adults regular opportunities toachieve and develop 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 through hands on learningexperiences in a woodland environment'(它是一個鼓舞人心的過程,為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提供經常性的機會,通過在林地環(huán)境里親身實踐學習,實現和發(fā)展信心和自尊)。
“森林幼兒園指的是通過提供給兒童在森林環(huán)境中的親身體驗與實踐的機會,以獲得自身發(fā)展的一個過程”?(Murray and O’Brien,?2005,?p. 11)
二、森林幼兒園教育的產生與發(fā)展
1? 傳說一:在國內,很多人都認為森林教育起源于丹麥,是丹麥媽媽艾拉-法拉陶每天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偶而和鄰居的幼童一起同行到森林去散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fā)現戶外活動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樂于交流,平衡能力更強,體能更佳。于是20世紀50年代初這群孩子的父母聯合創(chuàng)辦了世界一所森林幼兒園。
2? 傳說二:在20世紀50年代,瑞典的一位退休老兵在森林中的廢棄火車廂中通過歌曲和游戲的方式教授兒童有關自然環(huán)境的知識,這是最早的森林學校教育模式。
3? 可能的事實:森林教育可以追溯到19世紀20年代美國的Wisconsin。1927年在,那里要建立第一個森林學校,后來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的農學院院長建議由縣森林,威斯康星州的土地使用規(guī)劃委員會和1927 年的萊奧納學校森林購買一塊土地。然后其森林教育的理念被Wisconsin.一個4-H領袖Wakelin McNee所投入執(zhí)行。世界上第一批森林學校位于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萊奧納,沃比諾和克蘭登。
后來,瑞典和、丹麥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將森林教育的理念引進,并投入到幼兒教育領域。丹麥還將森林教育理念寫入到幼兒教育課程中,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全方面的能力。
1957年,一個瑞典人Goesta Frohm,提出了"Skogsmulle"(森林之子穆勒)的概念,主張對自然、水、山和環(huán)境污染的關注與學習。大量的可測量的結果讓森林教育的理念被教育界認可和關注。于是在丹麥,自然學校、森林幼兒園開始在教育界盛行起來,并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和發(fā)展。
到20世紀八十年代,這一教育觀念被丹麥的學前教育系統(tǒng)所采用,并命名為“自然托兒所(nature nurseries)”。在“自然托兒所”中,兒童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毗鄰其園所建筑的森林或樹林中度過,無論季節(jié)或天氣。這一教育理念在歐洲得到廣泛傳播,目前丹麥的每個縣都有至少1到2所自然托兒所。
1993年,英國布里奇沃特學院的教師薩默賽特將該模式引入英國。他的訪問團在訪問丹麥時受到學校為兒童創(chuàng)設的戶外環(huán)境的啟發(fā),回到英國后,他們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森林學校。從那時開始,森林學校在英國逐步得到推廣,截止2005年,英國約有50個森林學校教育項目得到開展(Maynard,2007)。這一教育模式近些年在英國和美國都得到了推廣,這種變化和改革主要是為了減少幼兒看電視和電腦的時間,而增加與自然接觸的機會。
三、森林幼兒園的教育目標與內容
森林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旨在培養(yǎng)兒童自尊、自信以及獨立的能力,與此同時,讓兒童學會尊重與關注自然環(huán)境,尊重一切有生命的事物(Maynard,2007)。
森林幼兒園活動內容廣泛,主要包括:游戲(如捉迷藏),小單元可實現的任務(如建造庇護所、收集樹枝生火、做飯、發(fā)現植物群和動物群等),作為考驗和增強自信、提高自尊方法的基本林地生活技能,適當的工具和天然材料的學習使用,實踐與智力技能的發(fā)展等。教師們鼓勵兒童在自然環(huán)境中探索、游戲――爬樹;踩泥水坑;玩“1、2、3,你在哪里?”(捉迷藏游戲的一種);從鏡子中看不同的世界;收集不同長度的樹枝搭建一個巨型的鳥巢或雞窩;分享故事以及表演故事等等。在這個過程中,當老師發(fā)現孩子們已經懂得基本的安全規(guī)則之后,會引入一些成人正常使用的大小的工具,如鋸子以及修剪樹枝用的剪刀等。當然,安全因素也會被考慮進來,一般只有在很高的師幼比(一般是1:4)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活動。
體能教育:幼兒可以盡情在森林里跑跳,而森林里的道路也不像一般的道路那么平坦,所以幼兒能夠從活動中學習更精準的運動控制。除此之外,幼兒在森林中也不乏練習小肌肉的機會,比如采集樹葉、拾干果、用樹枝編鳥巢等。通過戶外大量的活動,森林幼兒園的幼兒每天都在接受體能教育。
藝術教育:森林里的大樹、枝葉、花瓣等讓幼兒領略到了大自然的各種造型及顏色。幼兒常使用在森林里找到的材料做拼畫,編織花圈或各式各樣的玩具,或者使用樹枝拼搭成一個可容他們躲避的“屋子”。教師也隨時備有少許顏料及紙張,提供給想用顏料創(chuàng)作的幼兒。因為森林里找到的素材是最原始的,所以幼兒的想象空間也就能無限伸展,創(chuàng)造力也因此可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感官教育:森林里到處都是實物,幼兒通過直接觸摸、聞嗅、品嘗等方式認識這些實物的形狀、味道及顏色,這和一般幼兒園幼兒從書本上或從影片中認識物品所留下的印象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別。
領袖教育:森林幼兒園的幼兒在活動中有許多機會與其他幼兒進行溝通,例如他們必須以民主的方式表決當天要往哪個方向前進、討論發(fā)現到的“寶物”,他們或許會爭論,可能會尋求教師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及表達自己的觀點。
健康及安全教育:森林里道路分叉很多,在幼兒還未完全認識整座森林前,教師要常提醒幼兒不可脫離隊伍太遠以及如何在迷失時求助;幼兒在上學的第一天便被告知,吃東西前絕對要洗手,不可在老師不在場時吃下森林中的任何漿果。森林幼兒園的老師以實際危險教導幼兒注意健康及清潔,要比以抽象圖片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來得容易。
無處不在的教育:森林里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隨孩子的想象變成象征游戲里的道具,這些游戲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社會性意識,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
總之,對認同森林幼兒園的教師及家長而言,森林是一個理想的幼兒教育場所。
四、森林幼兒園的理念
1、“人本教育”理念
“人本教育”?強調自由、人性化、尊重個人價值,森林幼兒園顯示了它是“人本教育”?的實踐, 它讓幼兒主動學習,幼兒有權利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習內容; 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他們的任務不是告訴幼兒答案,而是引導幼兒尋找答案;尊重個體差異,森林幼兒園的教師尊重每個孩子年齡及性格的差異性,每個孩子可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有興趣的東西,并以自己的速度學習;強調情感教育,森林幼兒園的幼兒在廣闊的空間里,彼此間的摩擦不像在教室中那么常見,但是良性互動卻很頻繁,他們樂于與別人分享他們的發(fā)現,彼此交換對大自然的認識。
2、自然觀教育
大自然教育提倡者哈蒙曼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學習環(huán)境像戶外教室那么寬廣、那么有變化、那么吸引人。他指出,戶外教室的墻可以隨幼兒的興趣及意愿無限拓展,而且戶外教室的天空也是隨著時間及季節(jié)改變。森林幼兒園使用的便是大自然的教室,其實這種以大自然和周圍生活物品作為幼兒學習對象的理念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都由來已久。例如大自然的種種現象、四季的變化及生活周圍的事與物是中國古代幼兒必須具備的常識,這些都可以從數量眾多的啟蒙教材內容看出來。蒙特梭利認為,人尤其在兒童時期仍屬于自然界的一分子,他們必須在自然中取得身體與心靈成長所需的各種原動力。她所謂的“自然”?可以是自然原野,包括動植物的生態(tài)、四季的變化等,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和物。“幼兒園之父”?福祿貝爾認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應當與自然互動,他理想的幼兒教育場所應像一座花園,讓幼兒一方面像幼苗一樣自然地茁壯,另一方面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學習與成長。森林幼兒園徹底實踐自然教育的理念,幼兒們不是間接通過書本學習,而是通過與大自然實物的直接接觸而學習,他們的觀察力自然而然變得敏銳,他們的學習及探索動機也將源源不斷。
3、“開放教育”?理念
“開放教育”?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強調戶外教學及就地取材,并鼓勵幼兒實地觀察、探索及操作。“開放教育”的特色可概括為:以幼兒為中心,幼兒自己選擇有興趣的活動及主題,幼兒的學習經驗是統(tǒng)整的,偏重于混齡教學。森林幼兒園是“開放教育”?的一種體現,它包含了“開放教育”的特點,如溝通的開放、教室組織的開放、時間的開放及空間的開放等。森林幼兒園的教師與幼兒間的互動完全以幼兒為中心,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學習伙伴。森林幼兒園采用混齡教學方式,幼兒個別差異受到重視,課程內容也是開放的,每位幼兒都可以探討自己最有興趣的主題,并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學習。森林幼兒園的幼兒學習時間有彈性,幼兒可依照自己的能力、速度學習。森林幼兒園的空間是開放的,幼兒在廣闊的空間里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觀察,自己決定自己的活動。
五、國外森林教育對中國幼兒教育的啟示
(一)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具有豐富刺激的活動空間,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
幼兒天性好動,幼兒園理應當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活動場地。但是,由于土地成本偏高等原因,一般幼兒園的室內、戶外活動場地較小,不能滿足幼兒活動的需求,少數幼兒園還有“超收”?現象。如能增加幼兒園的活動空間,或增加戶外教學,都能增加幼兒鍛煉體能的機會。建議我國幼兒園應多利用自然資源,多開展戶外教學,這樣幼兒的主動探索能力將被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方式也會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τ谖覈鴱V大農村地區(qū)的幼兒園而言,辦園條件在短時間內很難有大的改觀,可以就地取材,讓幼兒園以寬闊的外景作為活動場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幼兒盡情地擁抱自然,培養(yǎng)孩子的探索興趣和能力。
(二)利用自然材質做教材,增強幼兒的環(huán)境教育意識
幼兒園的活動材料可以分為高結構和低結構的兩種。高結構的材質往往是很多幼兒園教師的首選,因為這樣的材質可以直接從市場購買。以高結構的材質作為幼兒的活動材料,每位幼兒的材料都一樣,做出的成品也很難有特色,幼兒沒有發(fā)揮自己想象的空間,整個活動流程是按照教師事先制定的進行,教師作為組織者可以控制整個活動走向。使用低結構的材質作為幼兒的活動材料,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自由選擇,教師的控制也是比較間接和隱蔽的。森林里有取之不盡的自然材質供幼兒制作自己的玩具和作品,它們都是低結構的材質,幼兒可以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即使我國幼兒無法像歐洲森林幼兒園的幼兒那樣天天在戶外活動,但是老師可以替幼兒收集自然材質或利用戶外教學時和幼兒一起收集,供以后美勞活動或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之用。
(三)提供幼兒獨立思考的機會
森林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方式是,提供幼兒足夠的機會及情境鍛煉自己,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的能力,并通過開放式問答訓練幼兒的思考能力,這樣的教育方式恰恰是當前我國幼兒教育所缺乏的。要改變幼兒的學習,首先得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教師要做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應當如何真正從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走出來,并接納幼兒的自主性學習,這些都是值得我國幼教界認真反思的。
六、結語:森林幼兒園教育的五大優(yōu)勢
1、大自然就是教室;
2、“人本”教育理念;
3、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4、先進的自然游戲教學法;
5、以幼兒為中心,等待兒童,追隨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