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是挺“仙兒”,可這也太仙了吧!

纖翅不曾沁香粉,卻把新衣鑿洞窗。一組組“透明蝴蝶”的圖片在網上火了一遍又一遍,圖里的那幾種蝴蝶的前后翅大部分清澈透明,只能看見翅脈,點綴些許花紋和眼斑,妖艷與空靈并存。它們美得那么不真實,以至于很多人以為這幾只蝴蝶是用圖片處理軟件制作的(俗稱PS的),事實果真如此嗎?

很多人對蝴蝶們會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認為它們的翅膀上應該是有鱗粉的。就算不是五彩的,至少也該是白的灰的——畢竟它們是鱗翅目的昆蟲嘛。

的確,蝴蝶和飛蛾都是鱗翅目的成員。鱗翅目是昆蟲綱第二大目,已知的種類數量僅次于鞘翅目,名稱來源于古希臘語λεπ??(lepis,意為鱗片)和πτερ?ν(pteron,意為翅膀)。傳統上的鱗翅目包括錘角亞目和異角亞目,分別對應于蝴蝶和飛蛾。

現在的主流分類把鱗翅目拆成了四個亞目,其下又包括好多個次亞目和更多亂七八糟的總科。簡單粗暴的傳統分類法顯然更容易接受一些,而且傳統意義上的蝴蝶飛蛾大概就包括了鱗翅目中98%的物種。無論是蝴蝶還是蛾,它們的身上總是有厚厚的粉,可大家見過透明的蝴蝶嗎?小編下面就來介紹一些不喜歡“搽粉”的種類。

蛺蝶科晶眼蝶族的Pseudohaetera hypaesia,生活在南美,這個族屬于眼蝶亞科,在被合并到蛺蝶科之前,眼蝶們也是有自己單獨的科的。黃晶眼蝶同樣來自晶眼蝶族,這種透明的蝴蝶分布于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

網圖中出現最多的,是Cithaerias pireta,國內標本界稱為“玫瑰水晶眼蝶”,另一種是Cithaerias andromeda(直譯過來就是“仙女晶眼蝶”)。這兩種都生活在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等地區,一紅一藍,妖氣十足。而C.?pireta可能是最妖的蝴蝶了。

另一個出產透明蝴蝶的家族是綃蝶族,也是一個被蛺蝶科吃掉的科。跟晶眼蝶族一樣,綃蝶族分布于新熱帶界。這個族目前包括43屬,尤物很多,沒辦法一一列舉。比較有名的是Greta oto,也是網圖里的代表物種之一,形象比晶眼蝶更加現代簡約,好像是金屬做成的藝術品。

比較有名的還有:Oleria padilla、Dircenna adina、Episcada mira、Godyris hewitsoni……不用記名字,反正也記不住,只要知道它們屬于蛺蝶科的晶眼蝶族和綃蝶族,不屬于Adobe科的Photoshop族就行。

透明翅膀在演化上的意義不明,可能還是跟保護色或警戒色有關,想象一下哪天你身體大部分都變成透明了,只剩一副成精的牙床在空中飄蕩,也是挺不錯的。當然這是我自己的瞎扯,綃蝶族的防御能力主要來自它本身就很難吃——因為它們的成蟲喜歡取食菊科或紫草科植物的汁液,體內富集吡咯里西啶類生物堿。

非常“仙兒”的綠帶燕鳳蝶翅上也有部分透明,雖然比起前述物種有不足,勉強也可以算在本篇內。

看過了透明的蝴蝶,那透明的幺蛾子又有哪些呢?最有名也最常見的一種透明翅的蛾子非咖啡透翅天蛾莫屬,也是經常被當作蜂鳥的蛾子之一。

鉤蛾科的紗鉤蛾像它名字里提到的那樣,如紗一般半透明。燈誘時,它們在白布上幾乎隱形,其實在任何淺色背景上也幾乎如此。

大窗鉤蛾屬的Macrauzata fenestraria,翅上的洞則開得又粗獷又隨意。玻璃尺蛾則完全把翅膀弄成了丐幫的風格,破出了自己的態度,體現出了古代的玻璃燒制工藝尚未成熟的階段。

最后說一下翼蛾科這個奇葩,在英語里稱為多羽蛾,該科飛蛾的翅膀非常之任性,前翅分為6片,后翅分為6-7片,看上去好像許多羽毛從一個點生長出來,毛下面是否還有膜質連接,已經看不出來了。

鱗翅目翅膀上的鱗片的顏色來源,分為由色素產生的化學色和微觀結構使光波發生干涉、衍射和散射產生的物理色。如果它們因某些原因導致鱗片脫落,比如被拿在手里搓掉了粉,就會看見翅膀呈半透明的薄膜質。環境不好,飽經風霜和天敵蹂躪也會導致翅膀掉粉或殘缺,讓鑒定的人很頭疼。不過在鱗翅目中,有許多種類,翅膀天生就無鱗片,完全半透明或透明。或大部分面積無鱗片,或局部無鱗片,形成一扇窗戶的造型。蝴蝶都會穿絲襪了,大家還不快學起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