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業(yè),我們的文化引導(dǎo)我們以“家”為基,生根發(fā)芽。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卻有著一種不同的文化——房車文化。
百年前美國的拓荒時代,人們就駕著大篷車四處探索,“遷途、探索、奮斗”成為美國的開國根基。在現(xiàn)代,大部分人選擇購置一處房產(chǎn),遠離顛簸。而也有一部分癡迷房車文化的人們,選擇了被潮流拋棄的“居無定所”。
美國的一對夫妻,瑞安和克里斯蒂娜,已經(jīng)帶著兩個孩子持續(xù)了房車生活近十年。
在他們結(jié)婚的前七年里,兩人住在夏威夷的島上,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沖浪,還有在海灘上悠閑漫步,偶爾會望著海邊開過的房車心生羨慕,夢想著自己哪一天也能擁有一輛房車。
一次偶然的機會,瑞安認識了一個正在出售改造面包車的朋友,在經(jīng)過一番洽談后,如愿的得到了這輛車。夫妻二人即刻開始了房車生活的準備工作。
“我拿到它的時候,這輛車已經(jīng)改好一半了,所以我們的準備工作輕松了許多”在經(jīng)過了半年左右的改造工作后,夫妻兩人決定從夏威夷搬去美國本土,畢竟在寬廣的土地上能欣賞到更多的景色,在不久后,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比拿雅出生了。
無論他們旅行到哪里,他們每年都會固定前往一次加州,參加當?shù)嘏e辦的房車聚會,以及奧林匹克半島的各種短途駕駛。除了這幾項固定活動,他們基本上全年都是四處生活。
加油站、雜貨店、停車場,甚至一些偏遠鄉(xiāng)村,瑞安和克里斯蒂娜享受稍停片刻與當?shù)厝私涣鳎诹私獾揭恍┬率挛锖退说墓适聲r,他們都會很開心,沒有什么比新事物更加有趣。
房車生活兩年后,他們的女兒阿內(nèi)拉出生了,為避免孩子太小不能很快適應(yīng)移動生活,他們決定在華盛頓暫住半年。半年后,他們又開始了熟悉的旅程。
瑞安說:“我討厭待在家里的父親形象,我是一個從不停歇的爸爸,會永遠在旅途上。”在父母的熏陶下,兩個孩子也對新事物充滿了向往,喜歡讓瑞安在行車時給他們講旅途的故事。當然房車生活并不代表與潮流脫節(jié),每當他們經(jīng)過影像店時都會搜羅一下最新的影視作品。
旅途中他們也會中途扎營,當停下扎營時,克里斯蒂娜會帶著孩子們在野外跑來跑去,而瑞安會在營地搭帳篷生火做菜。當他們來到海邊,會讓孩子們感受海浪;當他們來到森林,會讓孩子們感受自然;當他們來到河邊,會讓孩子們拿出魚竿,體驗動手的喜悅。
正如瑞安所說,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教室,沿途中的小貝殼、花草、樹枝甚至小石頭都是他們的課件,為孩子們講述來自土地的故事。
兩個瞪大眼睛等待知識的孩子在冒險日記上寫下一天的發(fā)現(xiàn),沒有燈,只有閃爍的火光;沒有天花板,只有耀眼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