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我們這代人必需的技能——讀《學習之道》

文/狼少主

01

有個朋友在高中整日整夜苦讀,結果高考成績不理想;另一個朋友整日整夜沒見怎么學習,高考卻考上了清華。事后聚會,同桌提出了他的疑惑,討論的一致結果是學習效率的重要性。

曾有人說過:我一天干的活,可以讓你干一星期。沒有效率的學習,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來自加拿大的斯科特·揚在他的書里這樣說過:

學習上的投資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益處,前提是你能真正應用那些花時間學來的各種知識。如果只學習而沒有實際的應用,就是在浪費生命。

我真正理解這句話,是在我讀完喬希·維茨金的《學習之道》之后。

02

坦白說,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名字的時候,以為又是一本雞湯書。當好奇心驅使我翻開第一頁后,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本書的作者喬希·維茨金從九歲起便獲得全美象棋冠軍,他的傳奇經歷被記錄成書,并改編為電影《王者之旅》。而在他縱橫棋壇10年后,22歲從零開始學習太極拳,竟也連續獲得全美冠軍以及世界冠軍,成為“太極拳王”。

喬希·維茨金從自身學習象棋和太極拳中融會貫通,找到彼此之間的共同點,即是如何高效地學習。正如他本人所說:

我意識到自己最擅長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極,我最擅長的是學習之道。

《學習之道》這本書有四個很受用的學習方法。

03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當我們遇到新知識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扎進去拼命地學習。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的這句話如今依然很適用。我們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新世紀,每天都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轟炸,每一則信息對于你來說都很重要。這樣的不斷刺激,導致很多人每天不停地刷朋友圈,不停地去追求新事物,以此不停地愉悅自己。自己儼然成了無數沒用信息之間奔波的小丑。

維茨金在談到自己練習太極招式時,每天一遍又一遍地練習一個招式中的某個動作,把重點放在細小的動作上。練習的極致是什么,有時候花上數個小時就是為了練習把手伸出去幾寸,然后又收回來。他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要使得一個簡單的技巧發揮作用的原理和支撐太極整個系統地原理一致。

這就是劃小圈的重要性所在。

如果不是這樣,你在剛入門的時候就想學大招,不把基本原理夯實,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維茨金在小時候跟很多高手過招,很多高手在學習象棋的初期學習的是開場和中盤,而維茨金卻花了很長時間研究每一個棋子的作用和走法,摸透了每一個棋子在棋盤上的作用,夯實了基本原理,才進行下一步。

04

所謂的組合拳,就是在“劃小圈”的基礎上,深入探究每一個基本原理之間的關系所在。在維茨金7歲到8歲的時候,用了很長時間研究車、象、馬殘局,探索著棋局的應對原理。

維茨金在劃好小圈(基本原理)后,進一步研究每一個基本原理之間的關聯和組合,車和哪個棋子的結合威力最大,象和哪個棋子進行組合最好......這樣讓他進一步認識到每枚棋子的精微與美妙之處,這對于他之后對棋局的觀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這種方法,維茨金稱之為“漸進理論”,權且叫做“學習理論”。采用這種想法的小孩子傾向于這種想法: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循序漸進,新手也能成為大師。

與之相對的是“整體理論”,受這種思維的小孩子,把成敗歸功于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現有基礎上。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05

維茨金在全國太極拳錦標賽開賽前,右臂受傷了,醫生告訴他不能再繼續參加比賽了。他的掌骨第四幅列螺旋型骨折。如果情況好的話可能六個星期之后骨頭會完全長好。但是手臂會出現大幅度萎縮,因為從肘部以下手臂就完全不能動彈了。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能也就此放棄了。打著石膏的手臂,另一只手從薯片袋里不斷拿出薯片,吐槽著電視劇的無厘頭。與夢想從此擦肩而過。

維茨金卻還是決定繼續參加比賽,他用的是另外一只手--左手。在自己的規律和有方法的訓練下,左手也逐漸熟悉并精通了之前右手的動作。最后他竟能用單手控制住對方的雙手,只要對方的實力在他的水平稍遜的情況下。

七個星期后,由于左手的鍛煉,右手的肌肉沒有出現任何萎縮現象。在強有力的左手幫助下,贏得了全國性的冠軍。

逆境是人生的組成元素之一,我們無法避免,但是我們可以采取積極的態度,那便是把它轉化為我們步向成功的動力。

06

維茨金在太極拳的比賽過程中,遇到幾個很卑鄙的對手,違反規定,攻擊他的頭部和頸部。剛開始的時候,他被這種行為深深惹惱了,而正是在這十秒鐘憤怒的時間里,他被對手打出場外。

真正的強者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是不會失去理智,讓情緒占據自己頭腦的,這是弱者的表現。如果你還是成功路上的朝圣者,就必須適應自我激勵和控制的生活方式。

書中還提到,在維茨金參加象棋比賽的時候,對手輸了一局后,往往在中間休息的時候,老師會趁機對其大講棋盤的開局套路以及各種所謂的方法,沒有讓選手得到片刻的大腦休息,一直處于高負荷的運行狀態,結果往往背道而馳。

一張一弛,方能成就偉業。制定一個有規律的休息間隔,讓大腦適時釋放壓力,這樣才能在下一秒以最好的狀態投入,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精神活力,持久不衰。

劃小圈。打組合拳。 利用逆境,變痛苦為動力。自在從容,激發最佳狀態。這就是《學習之道》的精髓所在。

其實,沒有哪一種學習方法是最好的,只有自己去不斷嘗試,不斷借鑒別人,摸索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實在的。除此之外,知行不一,皆為空談。


歷史文章:
一尊雕像,看透人間冷暖
手機不這樣學英語,真的太浪費了
你是否在某個深夜,也感到冰涼的孤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