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66年,等了20多年的朱載垕繼位,年號隆慶。在位期間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經濟得到發展,百姓安居樂業,海內外得到大治。但因為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致荒于政事。
朱載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終年36歲。后傳位于朱翊鈞。
朱翊鈞是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年)被冊立為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鈞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萬歷,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即位時年僅10歲,由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輔政。張居正接任首輔后,在李太后和太監馮保的支持下,于萬歷元年(1573年)進行政治經濟改革。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實行考成法,對各級官吏進行考察,作為升遷、黜陟的依據。在軍事上整飭軍備,加強邊防,選用能征善戰、帶兵嚴格的將領,對蒙古采取安撫睦鄰政策。在經濟上清丈全國田地,推行一條鞭法,基本內容是賦役合并,化繁為簡;統一役法,攤丁入地;田租征銀:官收官解。同時,排除異己,如:陷害高拱,廢除遼王王位,殺掉徐階的死敵邵大俠,將彈劾自己的學生御史言官劉臺罷官充軍,打死徐階同門且和自己并肩作戰的何心隱。并占據土地、集聚財富、培養黨羽、扶植手下。萬歷十年(1582年)張居正死后,反對改革的官僚紛紛起來攻擊、誣陷張居正。
朱翊鈞下詔追奪張居正的封號和謚號,還查抄張家。改革被廢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沒落。
萬歷十五年(1587),戚繼光、海瑞去世。萬歷皇帝退居深宮。
萬歷二十一年,倭寇侵犯朝鮮,朱翊鈞命吳惟忠,李如松,宋應昌等人援朝,短短半年時間,日軍全線潰敗,死傷合計三萬五千余人,其軍隊主力,第一軍小西行長部幾乎全軍覆滅,日軍的戰斗力遭到致命打擊,接著日軍繼續撤退至蔚山、東萊等沿海地域,回到了一年前的登陸地點,全軍八萬余人渡?;貒?,僅留四萬人防守??官猎瘧馉幍谝浑A段結束,日軍慘敗而歸。在日軍大部撤出朝鮮后,明軍也做出部署,僅留劉綎、駱尚志等人,率軍一萬五千余人幫助鎮守軍事要地,其余部隊撤回國內。
萬歷二十五年(1597),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麻貴,楊元,李如梅、楊鎬、陳愚衷起復,在董一元,劉綎,鄧子龍,陳璘再加上朝鮮李舜臣等人的帶領下,經歷了稷山之戰,蔚山戰役,泗川之戰,露梁海大戰后,抗倭援朝戰爭正式結束,此戰歷時七年,最終,以中國軍隊的徹底勝利,以及日本軍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自從萬歷十五年(1587),張居正去世起,萬歷皇帝就退居深宮。
萬歷皇帝執政四十余年,先斗倒張居正,后經歷申時行、王錫爵、葉向高等內閣首輔輪番上陣,萬歷三十六年(1608),葉向高正式成為朝廷首輔。成為此后七年之中,內閣唯一且僅有的“獨相”。多次派李成梁等援助朝鮮打敗倭寇。自萬歷四十六年(1618),努爾哈赤起兵以來,短短三年時間,撫順、鐵嶺、開原、遼陽、沈陽,直至整個遼東,全部陷落。
萬歷末期即明朝末期發生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卻標志著明末紛亂和衰亡的開始。萬歷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萬歷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年五十八歲。
第一案:梃擊案。事發時間明萬歷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瘋漢張差闖入太子宮,持棍亂打太子朱常洛,驚動朝廷。太子之爭,最終以張差死而告終,糊涂了結。
第二案:紅丸案。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朱常洛即位,為泰昌元年,八月二十九日,因服用鴻臚寺丞李可灼的紅丸,病情稍緩,暖潤舒暢,后復進一丸后暴斃。
第三案:移宮案。朱常洛登基后寵妃李選侍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乾清宮。不到一個月后,朱常洛死于紅丸案。李氏與太監魏忠賢密謀,欲居乾清宮,企圖挾皇長子自重;都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為防其干預朝事,逼迫李選侍移到仁壽宮噦鸞宮。
萬歷四十八年(1620)八月一日,出生就不受人待見,母親被冷落,讀書不多,太子之位遲遲不能確立的朱常洛在楊漣、左光斗以及一系列東林黨人的幫助下,順利即位,即明光宗。
偉大的明代四大名著也在這一時期全部誕生,并得以發揚光大。它們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以及《金瓶梅》。
張居正簡介:
少穎敏絕倫,嘉靖十八年(1539)中秀才,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舉人,人皆稱道。
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編修,徐階輩皆器重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階代嵩首輔,傾心委于張居正,信任有加,草擬遺詔,引與
隆慶六年(1572),隆慶駕崩,張居正引馮保為盟,密謀驅逐高拱,事成,遂代拱為內閣首輔。
萬歷元年(1573),張居正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頓官吏,貪吏聞風喪膽,政令傳出,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萬歷六年(1578),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條鞭法,百姓為之歡顏,天下豐饒,倉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
萬歷十年(1582)六月,張居正年五十八歲,去世,死后抄家。長子自盡,次子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