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有閱讀需求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快速閱讀的能力,你也許會問,快速閱讀是否需要天資過人?年紀大的是否已經來不及了?格呂寧給了大家一顆定心丸,快速閱讀能力不依賴天賦,不依靠智商,不在乎年齡和起點高低,不需要超強的意志力,它完全可以通過后天訓練而成。
格呂寧的《超級快速閱讀》從四個階段向我們介紹了快速閱讀的訓練方法:拓寬視野,快速閱讀;快速閱讀進階訓練;五感并用,超級記憶;把學習方法應用到你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
閱讀新書前的準備
絕大多數人,包括以前的我捧起一本新書時,都會下意識的翻開第一頁,然后從第一頁一直看到最后一頁,但合上書后,基本想不起這本書都說了什么。這種方法實際是不科學的。閱讀一本新書就好比完成一幅拼圖。當我們開始拼一幅拼圖時,都是先從一大堆的拼圖碎片中尋找四個角,再拼出完整的四條邊,給整幅拼圖搭起一個框架,之后通過一個特征尋找相同或鄰近的色塊進行拼接。閱讀也和拼圖一樣,應當在開始閱讀前先大致瀏覽文章的整體結構。
花5分鐘時間快速瀏覽全書
在快速瀏覽的過程中,我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標題、副標題、插圖、表格以及被加粗或者變成斜體的關鍵詞上,整個過程不應超過5分鐘。在這5分鐘里,我們已經可以很好地了解整本書的大致內容了。
我們應該認識到,文章目錄是作者寫這本書的邏輯思路,更可能是他的思維導圖轉化為文字表達的一種形式,因此通過目錄,我們就可以了解到這本書有哪些內容是我們需要的,哪些內容是我們已經掌握不需要看的,哪些內容是為了湊字數湊章節而注入的水分。
積極思維,雙向提問
在了解書本的結構后,我們要嘗試對書本進行提問:我究竟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我希望從中找出哪些信息?我能夠從書中學到哪些知識或技巧?哪些方法是我當下就能夠使用的?我可以繼續深入哪幾個領域?
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必須始終走在作者的前面,將每一條讀到的信息與自己既有的知識做比較,將新知識與既有知識融合起來,形成新的知識網絡。
提高視線移動速度的小技巧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神經生理學家羅杰·斯佩里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腦每秒鐘有意識處理的信息量約為126個神經比特。但是在閱讀時,大腦每秒鐘處理的信息量卻只有40個神經比特,這意味著大腦每秒鐘都有80多個神經比特的閑置空間。
人腦是一臺異常勤奮的計算機,一旦出現資源過程的情況,它就會在后臺自動調用閑置空間來處理其他信息,讓我們做起了白日夢。
現在回想一下,當我們在看書,特別是在逐字逐句慢慢閱讀時,你會不會想著“我一會要去淘寶買什么東西”?“今天應該要點什么外賣”?“對面學習的那個姑娘為什么總是動來動去”“那個男生好帥啊”……
想明白的這一點,你就可以原諒看書總分心的自己了,因為當我們的閱讀速度趕不上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時,過剩的資源必然會被用到其他無關緊要的地方,從而分散我們的注意力。
下面介紹幾個小方法來集中注意力并提高閱讀速度
1.用筆或手指集中注意力
人眼生來就不善于捕捉靜止的影像,眼睛始終對移動的物體最敏感,一旦其他感官受到外界刺激,我們的視線馬上就會離開書本,去尋找移動的物體。因此,我們應該自己創造移動的物體,將視線“固定”在書本上。
讓我們來嘗試一下最簡單的閱讀輔助方式吧。拿出書本,將食指或者一支筆放在任意一頁的第一行開頭,然后用手指引導自己的視線,一行接一行地閱讀。
剛開始也許會不習慣,但是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尖的運動軌跡和文章的內容上,這種不適感很快就會消失,只要持續下去,用指尖輔助閱讀將成為潛意識操作的能力,不再占用大腦的內存,這時我們就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閱讀與理解文章內容上了。
如果你不喜歡這種閱讀方式,那么你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讀取語義單元。
2.讀取語義單元
大多數人都會以為自己的視線是隨著閱讀的進度一直均速移動,看完一行后馬上跳到下一行的開頭,但這其實只是我們大腦的錯覺而已。
想要看清一個物體,我們的視線必須停止跳躍,停留在某一點上,然后像相機一樣調整焦距,直至生成清晰的圖像。換句話說,我們的視線在閱讀過程中其實是處于跳躍狀態的。我們的視線焦點首先落在第一個字上,視線停止移動、眼球對焦、讀取信息,然后在跳到下一個字上,重新對焦、讀取信息。
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就可以通過語義單元進行快讀閱讀,即閱讀一個表達完整的詞組或者短語。下面舉一個例子:
如果 給 我 5個 小時 的時間 來
砍倒 一棵 樹,
我 會 先花 3 個小時
來 磨快 我 的斧頭
如果視線是按照這種斷句方式來閱讀是不是覺得很吃力?我們換一種排版方式,以讀取語義單元的方式來閱讀
如果給我5個小時的時間
來砍倒一棵樹
我會先花3個小時
來磨快我的斧頭
通過長期訓練,學會按照語義單元讀取信息以后,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加專注。一旦閱讀速度和流暢度都上了一個臺階,你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充分調動自己的大腦資源,沒有多余的精力去胡思亂想和默念。
不過,我們必須接受的一點是,不論經過多久的聯系,有些本能反應都是無法改變的。一旦沒有指尖或者筆的引導,我們的眼睛肯定還是會偶爾離開書本,下意識地關注周圍的動靜,注意力難免會分散。
所以建議大家在碰到難度較大的文章或者注意力稍有下降的時候,有意識地把手指重新放到書頁上,通過這種方式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3.逐步拓寬視線范圍
首先請你把視線對焦在第一行的第一個字上,然后對焦在第二個字上,看看自己是否還能清楚地看到第一個字。接下來,請對焦到第三個字上,看看自己是否仍然看到第一個字。如果你已經看不太清楚了,就說明你的視線范圍還不夠寬,眼睛還不習慣在每次對焦的時候同時讀取較多的字詞。
如果這對你來說小菜一碟,就請你繼續試驗,看看自己最多能夠看到第幾個字。
結合前面說的閱讀輔助,在閱讀時關注自己的視線范圍,用手指或者筆尖輔助閱讀時,可以試著從每行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字開始指引,并在本行要閱讀的文字快結束時,提前一兩個字把手指挪到第二行,這樣一來,為了讀取剩下的文字信息,我們的視線范圍自然會隨之拓寬。隨著練習的時間越來越長,你最終只需要用指尖劃過每行文字中間1/3處的位置,就可以毫不費力地讀取整行內容。
4.三級跳練習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讓大家在不使用閱讀輔助工具的前提下,習慣跳讀整行文字,跳躍次數是2-3次。剛開始的時候,你用筆將一頁書等分劃出3條線,在練習閱讀的時候,有意識地讓自己的視線只停留在這3條豎線上面。
當你覺得這種跳讀節奏已經沒有難度了,那么可以試著用同樣的方法加大練習難度,每頁只畫上2條豎線。
在習慣了上述的方法之后,我們將開始3-2-1練習
5.一目十行的“3-2-1練習”
請大家拿出書本,找出一個從未讀過的段落,使用閱讀輔助工具,在保證理解的前提下連續閱讀3分鐘。3分鐘過后,標記出自己的閱讀進度。這時候不要刻意關注閱讀快慢,只要按照自己習慣的閱讀速度閱讀就可以了。
然后,請大家重新回到這個段落的開頭,開始第二遍閱讀。
這次,你必須在2分鐘的時間內完成同樣篇幅的閱讀任務。這時,大家必須相應地加快閱讀輔助工具的移動速度。萬一你沒有達到練習的要求,不能在兩分鐘的限定時間里讀到第一遍的標記處,請從頭開始,重復這個步驟,直到順利完成為止。
反復幾次以后,你自然就會知道自己的閱讀輔助工具究竟要移動多快,才能按時完成任務。
最后,進行第三遍閱讀,在1分鐘的時間里完成。與第一遍閱讀相比,你此時的閱讀速度已經是原來的3倍了,你的指尖也必須移動的越來越快。此外,你的指尖還是要盡量一行接一行地引導視線,不能因為速度快而馬虎。
和第二遍一樣,如果不能在1分鐘內完成任務,就請不斷重復這一過程。如果你已經不需要用手指從頭到尾滑過每一行,甚至只需要滑過每行的中間部分,這意味著你已經對“3-2-1練習”駕輕就熟,可以挑戰升級版了。
6.“3-2-1練習”升級版
所謂升級版,就是在每次完成3分鐘的第一遍閱讀后,暫停一下,根據現有的記憶制作一張視覺卡片。制作視覺卡片的整個過程——從構思到停筆,盡量不要超過兩分鐘。這樣做的目的是梳理出整個段落的層次,總結出大致的要點。
在為時2分鐘的第二遍閱讀開始以前,千萬不要忘記以下這個重要的步驟,即要有意識地總結出自己理解和記憶的缺口,主動向自己提問:哪些分支上的關鍵詞還需要補充?對哪部分內容的理解還不夠充分?然后帶著這些明確目標開始第二遍閱讀。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會逐漸養成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的習慣,最終在閱讀的同時完成自我檢查的步驟。也就是說,現在的刻意練習總有一天會變成你潛意識操作的能力。
在2分鐘、1分鐘的閱讀過程中,你或許會感到自己無法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不過不管你認為這遍閱讀的收獲有多大,你都可以對已有的視覺卡片進行一定的補充。補充過后,同樣可以像上一步那樣,根據現有的信息提出新的問題。
這種做法能夠鍛煉我們在閱讀的同時構思視覺卡片怎么制作的能力,讓我們在以后正常閱讀的時候,無須動筆就能在腦海里浮現出整幅視覺卡片的大致輪廓,梳理出文章的邏輯脈絡。
7.S曲線快速瀏覽的“3-2-1練習法”
閱讀高手在閱讀的時候會盡量少地移動自己的視線。大致看來,他們的視線運動軌跡在同一頁上呈現出S形曲線。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他們可以同時讀入上下幾行的內容,并且在大腦里將語義單元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重組,準確理解文章的內容。除此之外,閱讀高手還可以十分自然地讓視線回跳,捕捉上一個句子里的關鍵詞。
想要練成高手的這種快讀技巧,我們還是應該從“3-2-1練習”開始。請大家先用自己習慣的閱讀輔助工具在書頁上畫出S形,然后在其引導下閱讀3分鐘。
在閱讀的過程中試著兼顧上下3行文字,這么寬的垂直范圍要求我們必須不時地讓視線往回跳。計時結束以后,記錄下這一遍閱讀的進度。然后用同樣的方法閱讀兩分鐘。
由于時間縮短了1/3,所以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更要放寬自己的視線范圍,爭取在以此對焦時讀取更多的信息。與正常的“3-2-1練習”一樣,2分鐘,1分鐘的訓練。
每日訓練計劃
上面所說的訓練都需要靠每日的練習才能最終做到游刃有余,因此每日訓練所需要的時間至少為20分鐘。
在訓練的第一天,我們的任務是使用閱讀輔助工具,讓自己適應這種新的閱讀方式。從第二天開始,嘗試從每行的第二個字開始移動閱讀輔助工具,并且提前一個字換行,以便拓寬自己的視線范圍。到了第三天,就可以嘗試“3-2-1練習”了。在接下來的5天里,請每天反復練習幾遍,直到感覺難度不大并且適應這種練習節奏為止。
從第二周開始,我們可以把制作直覺卡片加入自己的訓練,嘗試交替完成“3-2-1練習”和“3-2-1練習”升級版,有時逐行閱讀,有時采用S曲線的方法拓寬自己的視線范圍。
合上書什么都記不起來怎么辦?
針對這個問題,上面的“3-2-1練習”升級版已經進行了解答,也就是及時做視覺卡片,階段性輸出。
實驗表明,真正的理解并非與閱讀同步進行,而是在我們休息的時候完成的。我們大腦的短時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在連續學習了40-50分鐘以后,我們的大腦已經進入暫時飽和的狀態。這時候需要休息5分鐘左右。
在休息的時候,最好是站起來,離開座位,讓自己的思緒完全離開學習材料。在離開書桌之前,花上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回顧一下剛才讀到的內容,快速地梳理一下結構,就可以安心地到一邊休息了。5分鐘以后,只要稍微回憶一下剛才梳理的結構,就可以從剛才暫停的地方繼續往下學習。
這里的休息是讓大腦徹底放松,不再處理任何文字信息,也就是不要在給大腦輸入信息,比如刷微博、看新聞、看報紙等等,只有這樣大腦才可以順利地處理好剛才讀取的信息,完成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的轉換。如果能夠按照這個方法回憶梳理,那么當整本書讀完后,相信你不會再出現合上書什么都記不起來的情況了。
這本書還有好多干貨沒有來得及分享,閱讀計劃的第一本書就讓我受益匪淺,非常期待后面的書籍還有什么寶藏等著我開發。
下期預告:保羅·R·席列《高倍速閱讀法》,2017/9/19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