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里的,它們的羽毛太光亮,當它們飛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把它們關起來的是種罪惡,但是,它們的離開讓你生活的地方空蕩蕩的。”
看著自己的朋友安迪逃了出去后,瑞德黑黑的皺巴巴的臉上劃過一道憂傷,那有一種對于眼前發生的一切飽含著深深的惆悵,我想那是他身邊的很多獄友都無法理解的,有失落,有傷感,也有淡淡的祝福,只是再怎么去努力詮釋它,這其中都有一種不是當事人就無法體會的情感。
眼前的瑞德,一想起曾經與安迪的爭執中提到的希望,他說,對于身處在監獄里的像他們這樣的人來說,有希望是件危險的事,并且試圖說服安迪習慣這里,放棄所謂的“自由希望”這些念頭。
在這個黑暗的監獄里待了幾十年,在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假釋被拒后,原來早在他的內心深處,早已不對自由抱有任何希望,不僅如此,甚至連“希望”,他都覺得那是件奢侈品。
這讓我想到我們的生活里,看似忙忙碌碌,實則卻不知道未來在哪里,日復一日機械的操作讓我們習慣并深陷其中,越陷越深,以致于到最后看不見一點兒光芒的時候,就安慰自己說,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本來就是黑暗的。就算在后來的日子里,再次面對光明,內心是深深的恐懼。
可是他們一定忘了,在原來的日子里,他們是多么期待光明的。
在那個電閃雷鳴的夜晚,連續十九年的努力加上心里一直懷揣著的希望,一切都在那一夜里爆發,爬過五個足球場長度的臭水溝,淋著暴雨的那一刻他終于得到了解放,他所向往的新生終于來臨了。別人永遠不知道他經歷了什么,在過去的十九年里,他一直背負著希望前行,然后終于等到了機會,最終看到了光明。
深陷絕望,卻飽含希望,期待美好的生活出現,所以一直不斷的努力。誰也不知道他為了辦成一件事做了多少努力,為了獲得修建圖書館申請資費,一直寫信,堅持好多年,直到最后成功了。
他不顧一切想把自由與希望傳遞給肖申克里的其他人,當自由的歌聲想起時,他希望所有人能感到自由,可是結果并不如意。為此,他受了懲罰,被關進小黑屋里。
可是出來之后,他送給自己的好朋友一把口琴,希望他能堅持年輕時的熱愛,也能堅持懷有希望。安迪德弗瑞恩經歷了比周圍人更多的磨難,可又不同于其他人,他的希望與信念一直支撐著他。他是肖申克監獄里所有美好的化身。
年邁的老圖書館管理員布魯克斯在頭發斑白的時候通過了假釋,在通知他要被放出監獄時,他竟然竭盡全力去反抗。原來,在黑暗里待久了的人是真的會害怕見到光芒啊。
他通過挾持殺害獄友的方式然后能夠繼續待在這里,他害怕改變,害怕面對監獄外面的新生活,已經習慣了地獄的生活,再算告訴他,他所未知的,外面的世界是天堂,他不會理解,比起未知,更可怕的是恐慌和迷失。
后來,出獄后的布魯克斯始終無法適應新的“自由”的生活,最終選擇了上吊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連同后來出獄的瑞德也覺得他不該得到自由,說道:“他本該死在那里的。”一個人若是無法在心里真正的向往自由,即使在面對完全自由的生活時,他也終究是個被禁錮的人。
接著瑞德終于通過了假釋,走出了監獄,他來到布魯克斯曾經待過的地方,他努力工作,努力試著接受新的生活,可是習慣了很多年沒有自由的生活,突如其來的自由讓他無法適應。
舊的習慣在心理上甚至是生理上都一直壓抑著他,深陷黑暗太久以致于迷失自我,他想過死,想就這樣了解自己的生命。可忽然想起之前好朋友對自己說過的話,仿佛在困境里給了他一絲希望。
在絕望深處,他去尋找安迪說過的留給他的重要的東西。他找到一個盒子,里面有些錢和一張明信片,上面寫道:有希望是好事,也許是世間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從不會逝去。鼓勵他朝著希望再往前走一點兒,最后告訴他自己在另一個美好的地方獲得新生,期待他的加入。
影片的最后,瑞德帶著希望去了,這些希望是好朋友安迪給自己的鼓勵,也是對太平洋沿岸的新地方開啟新生活的向往。
影片在兩個老朋友的相見中結束。像電影里的人,他們丟了什么東西,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轉里,獲得圓滿的結局,然后開始新的生活,可是生活里的人呢,只能一直一直往前在,若是在黑暗里陷久了,布魯克斯的結局會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命運。
只愿在平凡的一生里,始終懷有希望,一直向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