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性的弱點》平反讀書筆記1/4
朱金科2017/12/23
導讀:曾經初入社會的我,單純而執著,看到《人性的弱點》,以為是《厚黑學》那種教人陰謀詭計的書,就提不起興趣了。今年秋天,一位事業有成的大哥向我推薦了《人性的弱點》,說是對他影響很大,當老板必讀。翻開書先看目錄,啊,原來我誤會了這本書十年。當年誰翻譯的這書名啊?完全曲解了卡耐基先生的初衷。今天,我為《人性的弱點》平反,因為這本書并非在教你用人性的弱點謀利,美國版原書書名可見一斑 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 (《如何贏得朋友及影響他人》)。它記載著戴爾·卡耐基對于人性的深刻洞察,講述與人交往的基本原理,為志在成就一番事業的我們指引方向,提供養分。書中精華,一條條全拿來實踐也不現實,如果書友覺得哪一條自己有感觸,踐行這一條,也能收獲良多的。
——————自序:成就此書的因緣 戴爾·卡耐基,1936年8月—————
【人類工程學】人際關系大概是你我生活中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對商界人士而言尤其棘手。即使在工程行業等技術為先的行業,個人的成功也只有15%是源自專業能力,另外的85%則來自“人類工程學”,即人格特質和領導能力。想要拿到高薪,他們必須在專業技能之外還具備表達能力、領導能力和激發他人工作熱情的能力。
【你愿為“人際交往能力”開價多少?】約翰·洛克菲勒在事業巔峰時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人際交往能力是可以買到的,就像糖或咖啡這樣的普通商品一樣。我愿意為這一能力開個高于其他任何商品的價碼。”
【脫離群眾OR團結群眾,你選哪個?】我一個學員是企業家,管理著300多名員工。多年來,他肆無忌憚地責罵員工,從未說過一句感謝或鼓勵的話。學習了本書之后處世哲學有了極大轉變,公司面貌也煥然一新,員工變得熱情忠誠,充滿團隊合作精神。他少了314個敵人,多了314個朋友。“現在我和他們打成一片,連清潔工都直呼我的名字。”
{啟發}稱呼可以投射出對方對你的態度,稱呼一變,態度就變。在英語國家,直呼名字(first name )是親切的,如果人家稱呼你XX先生(Mr Johnson),或者連名帶姓(David Johnson)那就很嚴肅的,就是警察、法官審犯人那樣。在中國,不少老板喜歡叫同事“小李、小張”,這個在過去30年都沒啥,但現在上班族的主力是80后,90后,自尊心強,且受西方文化影響。稱呼“小胡”、“小周”,就不如“曉非”、“輝輝”來的親切。作為領導者,需要“與時俱進”,要有這個認識。
【內省是一面鏡子,倒影著全新世界的美好圖景】凌晨三點,人們陸續離去,一位學員他卻仍在獨自思索。他在那一刻幡然醒悟此前犯過的種種錯誤,感到眼前豁然開朗,仿佛看到全新世界的美好圖景正徐徐展開,以至于激動得一天一夜都無法入眠。
——————使用本書的9個建議————————————
【1.強烈的學習欲望+提高交往能力的堅定決心】若想讓此書發揮最大效用,有一項不可或缺,那就是強烈的學習欲望,以及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堅定決心。請反復提醒自己:“人際交往能力決定了我的受歡迎程度、我的幸福感和自我價值。”
【2.不要匆匆翻完本書,就以為學完了事】請先大致了解全書結構。可能你很迫不及待地匆匆翻完整本書,但請克制住自己。請細讀全書,長遠來看,這樣會令你事半功倍。
【3.不時停下來思考,自己如何實踐所學】請在閱讀中不時停下來仔細思考在讀的內容,問問自己在什么場合能夠實踐這些建議。
{啟發}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學”了還要“習”。這個“習”字,是把所學勤加練習,化為習慣,把知識“本土化”。
【4.讀書要學會“劃重點”】閱讀時請拿出一支筆,把對自己有益的建議標記出來。如果這個建議很重要,請用下劃線或星號重點標出。讓讀書的過程更有趣,且易于溫習。
{啟發}讀書時最好手眼并用,眼睛看一遍只能有個單薄印象。而畫線條寫心得,“十指連心”,得到的是更加豐富的心靈互動。
【5.經常翻一翻,成長大空間】我曾經花了兩年時間撰寫一本公眾演講的書。在寫作過程中我總要時時回看,才能記得自己寫過的內容。人們遺忘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把本書放在書桌上每天都看得到的地方,經常翻一翻,提醒自己未來廣闊的進步空間。只有不斷積極溫習并應用,才能將理論變成習慣。
【6.你不是在汲取知識,而是在重塑自己的人格】蕭伯納說過:“人們永遠無法被“教”會。”付諸行動,抓住每一個機會運用這些理論。如果你不做,很快就會忘記。只有使用過的知識才會牢牢在你腦海中扎根。你并非在汲取知識,而是在培養新的習慣,尋求一種新的生活態度。
{啟發}你沒有發現?很多時候,你只能教會那些愿意被“教”會的人。真正愛學習的人,即便你不教,他也能學會。例如楊露禪,不遠萬里到河南陳家溝偷師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最終開創了楊氏太極,成為一代宗師。我們很多時候苦口婆心、良言相勸卻沒有作用,覺得沮喪甚至惱火,其實大可不必。善言就像一顆優質的作物種子,你把它播散在對方的鹽堿地里,當然無法生根發芽了。晚年的孔子說“予欲無言”,曾經優秀的學生相繼去世,面對一屆不如一屆的學生,孔子也無語了,不想說話了。誰能體會孔子這種痛苦呢?學習就像是蛻變的過程,一層層的脫皮,痛苦是難免的。當一有天,你看到脫胎換骨的自己,一切都值了。
【7.游戲化學習,勞逸結合嘛】不妨和你的家人或同事商定,每當你違反一個原則,就給他們一角錢或一塊錢。把掌握這些理論當成愉快的小游戲吧。
【8.比讀書更重要的是讀生活】華爾街一家銀行的總裁,沒怎么上過學,卻是全國最著名的銀行家之一。他說他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于一套自創的方法:“年復一年地堅持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過程,這提高了我的決策能力讓我在為人處世方面得到了潛移默化的進步。”
{啟發}我們身邊總能看到“讀書不多,成就不小”的土豪朋友,也許有人要搬出“讀書無用論”來忿不平了。其實,不是讀書無用,是死讀書無用。我的體會是,影響人們商業成就的更多是見識,而不是知識。我見過知識不多,但世事洞明的土豪老板;也見過飽讀詩書,卻難以相處的知識分子。古語說“雄才大略”,“大略”我們都知道是聰明人琢磨出的大謀略,那“雄才”到底是啥呢?在商界混,歸根結底還是和“人”打交道,包括你的客戶、顧客、終端消費者、員工、供應商、政府官員、社會王哥等,經商需要練就和各色人等打交道的本事,這套本事,就是“雄才”。不巧的是,這個很難從書本學到,必須在商界摸爬滾打才能歷練出來。
【9.記下你對本書的實踐成果】記錄自己的成就能夠激勵你不斷進步。多年后深夜偶然翻到自己寫下的成果,該有多么有趣!
—————Chapter 01 人際關系的基本技巧—————
【批評生恨,責備打擊積極性】批評是無用的,它激起抵觸,讓人急于辯白;批評是危險的,他傷害自尊,甚至讓人萌生恨意。心理學家漢斯·塞利說過:“我們對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對責備就有多恐懼。”責備所引發的怨恨不僅于事無益,更會打擊家人、朋友和員工的積極性。
{啟發}批評他人是本能,辯解是對批評自我保護的條件反射;責備是本能,消極應對是自我保護的條件反射。空穴不來風,有果必有因。修行,就是逆著本能前進。
【林肯的將心比心:不以惡待人,以仁愛相處】林肯早年是律師,屢次在報紙上公開抨擊對手,甚至差點送命。詹姆斯·謝爾茲約林肯決斗當日,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兩人的支持者及時趕到,阻止了慘劇的發生。這是林肯一生中最慘痛的教訓。從那以后,他幾乎從未批評過任何人任何事。林肯秉承“不以惡待人,以仁愛相處”的原則,他的座右銘之一是“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被人論斷”。當林肯夫人與周圍人尖刻地指責南方叛軍時,林肯說:“不要苛責他們。如果我們處境相同,也會做出同樣的事。”
【假如古圣先賢面臨此事,他會怎么做?】西奧多·羅斯福曾經說過,在他擔任美國總統時,每當遇到難題,他總會靠著椅背,凝視辦公桌上方的林肯畫像,思索“如果林肯面臨同樣的處境,他會怎么做,他會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啟發}當你遇到事情時,不妨想想那位令你敬佩的人,如果是他,他會怎么做?我會想孔子、孟子他們會怎么做,中國人是個早熟的民族,我們遇到過的事情,古人早過遇到過了,而且還寫出了不少行動指南。
【改變別人,從改變自己開始】你是否也曾想過教訓或者改變別人?我全力支持你。不過,為什么不從你自己開始呢?自私一點說,改變自己遠比改變他人令你受益更多,并且風險更小。孔子曾言:“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沒有人是理性的,都是情感驅使】和人打交道時,請牢記這一點——人并非理性生物。他們由情感驅使,被偏見支配,傲慢與虛榮是他們的動力之源。
【天大的錯,不批評】一架二戰時期的螺旋槳飛機本應使用汽油,機修工卻誤加了噴氣發動機的燃料。他的失誤不僅摧毀了一架造價昂貴的飛機,還險些奪去三個人的性命。機修工本以為鮑勃·胡佛這位功勛卓著、處事嚴謹的飛行員會把他罵得狗血淋頭,然而出人意料地,胡佛并未責怪他,甚至連一句重話都沒有說。胡佛攬過機修工的肩膀,對他說:“我相信你再也不會這么做 ,你明天來為我那架F-51服務吧。”
【《爸爸忘記了》:設身處地,了解一切,就能寬恕一切】在批評孩子之前,請先讀一讀這篇經典之作《爸爸忘記了》,以其誠摯的情感,在億萬讀者心中引起共鳴,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吃早餐時我一直在挑你毛病……報紙從我手中滑落,我心里充滿了厭惡和驚懼——我什么時候變成了這樣?吹毛求疵、任意斥責——這就是我對一個小男孩的回報。我不是不愛你,我的兒子,我只是對你抱有那么多的期待,總是用大人的標準衡量你。……從明天起,我要做一個合格的父親。我要成為你最好的朋友,你難過的時候,我陪你難過,你大笑的時候,我陪你大笑。……此刻我才真真切切意識到,你還那么小。……我對你要求得太多了,太多了……”就讓我們以理解代替指責,設身處地去想一想對方緣何如此——這比簡單的批評要有益得多。“了解一切,就能寬恕一切。”你我又有什么資格武斷地評判他人呢?
【除非心甘情愿,不然事情難成】讓他人為你效勞的方法只有一個。你不相信嗎?真的只有這一個——讓對方心甘情愿地自發去做。若想請你為我做事,唯一的方法就是給你想要的。弗洛伊德稱,對性和成功的欲望是人類的永恒動機。
【解他人心靈之渴】威廉·詹姆斯曾斷言“人性的根源深處,強烈渴求著他人的欣賞”。若有人能一解他人心靈之渴,便能輕易地掌控他人的心,在他不幸與世長辭的時候,“連素昧平生的人都會為他掬淚”。希望“感到自己重要”也是人與動物的最大分別之一。
【聽其言,知其人。你最大的滿足感是什么?】如果你愿意告訴我什么事情最讓你有滿足感,我就能知道你是怎樣的人。為了滿足自我,約翰·洛克菲勒出資在北京建起一座現代化醫院(協和醫院),照顧成千上萬與他雖未謀面的窮苦人們。
【榮譽,虛榮心的最高體現】連名人也渴求得到他人的重視——這樣的趣聞軼事在歷史上并不少見。喬治·華盛頓喜歡被人稱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閣下”,哥倫布主動請封“印度總督、海軍上將”之名,凱瑟琳大帝拒絕閱讀未尊稱她為“女皇陛下”的信……連呼風喚雨的莎士比亞,都曾試圖為他的家族爭取一枚盾徽以光宗耀祖。
【日有所馳,夜有所夢】一些專家證實,當民眾在殘酷現實中得不到存在感的時候,一些人就會轉而在瘋癲的夢境中追尋,從而罹患精神疾病。在美國,精神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所有疾病的總和。
{啟發}人的惰性,讓每個人都有逃離現實的沖動。比如貪睡,是真的困?還是沒有勇氣面對新的一天?
【沒有什么比上司的批評更打擊一個人的積極性】人們如此渴望他人的認同,甚至不惜以發瘋為代價。人們有多么需要被重視,真誠的稱贊能創造多大的奇跡。施瓦布比別人更懂鋼鐵?也未必。施瓦布本人親口告訴我,他手下的員工比他懂行得多。“我的能力在于激發周圍人的熱情,”施瓦布說,“我擁有的最大資本,是贊賞和鼓勵,我以此方式激發人們的潛能。沒有什么比上司的批評更打擊一個人的積極性了。我認為給他們正面激勵對工作至關重要,所以我喜歡鼓勵他人,不愿意吹毛求疵。如果我看到任何閃光點,我會由衷地贊許,不吝嗇贊美之詞。”
【鋼鐵大王墓碑上的贊詞】安德魯·卡內基甚至在墓碑上都不忘記贊美他人。他給自己的墓志銘是這樣的:“此處長眠之人,幸甚曾得智者常伴左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