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讓可以說是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如果當謙讓變成一種為求相安無事、與世無爭的哲學,它就轉(zhuǎn)向了反面。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不敢參與競爭,不懂得如何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即使某種利益是自己應得的,也被他們輕易所放棄掉。這類人給人的印象是“不爭不搶”、“本分老實”,雖然在一定范圍內(nèi)也有一定的口碑和人緣,但在社會上也容易被他人利用。
還記得郭東臨有一個小品《有事您說話》吧?郭東臨塑造的那個角色就是外表上挺老實,也不爭不搶,并且還是有求必應,因此不斷地被別人利用,讓他做一些他能力以外的事。不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終歸是“怕”字當頭,害怕受到傷害,害怕承擔責任,始終處于一種躲避退讓、被動挨打的地位。
這就是在客觀上為不良用心者創(chuàng)造了條件,容易助長他們得寸進尺、肆無忌憚的攻擊,既在利益上受損失,又在心理上受折磨,只得吞咽身心折磨的“悶虧”。
01 不給別人強加意志,不讓自己勉為其難
一般來說,操縱別人的目標就是讓對方服從自己,反過來說就是自己也能服從于他人。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都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只有采取豁達寬容的態(tài)度,才能有助于矛盾的觖,如果將息的意志強加于人,其實是個人偏見的反映。偏見往往會使一方受傷害,如果另一方耿耿于懷,關系就很難融洽,但是如果一方能從大局出發(fā),懂得退一步,那么對方也會轉(zhuǎn)變偏見,雙方就可改更加融洽了。
02 說服靠“理”,籠絡用“情”
都說“有理走遍天下”, 不僅是人際交往所遵循的原則,也是一種管人之道。優(yōu)秀的管理者都懂得先用道理去贏得下屬的認同,而不是僅靠權(quán)力和指責威嚇對方。
至于“籠絡用情”,這個盡量要慎用!因為這是一種權(quán)術(shù),也是一種操縱人心的技巧,用情來拉籠人心實際上是人際交往的技巧,更是管理中必備的馭人之法。
但要注意的是,籠絡人心也要有一個尺度,用得好可改事半功倍,用不好反而適得其反,還會遭致大麻煩。情不僅可改動人,還可改傷人。
03 用激勵造就動力,用獎勵滿足需求
激勵的作用能激發(fā)員工的動力,這個動力最終由員工達到目標的可通性以及最終收獲利益的動力來決定。
除了激勵以外,適當?shù)莫剟钜彩呛苡斜匾模仟剳鸵惨⒁獬叨?,否則容易造成過度褒獎,容易養(yǎng)成員工的驕縱的不良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