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終于和好久沒有聊天的表妹通上了電話,談到兩人最近的生活狀態相互洗刷嘲諷,后來她滿臉泛著期待的星光告訴我她想去旅游,她想去學跳舞,她想去學攝影……
“但是……”
眼神突然又低迷下來瞬間失去了2秒前的喜悅,臉上滲透著滿滿的擔憂。
“我真的不喜歡旅游時那些繁雜的事,我想做攻略,但是又不會;雖然想去學跳舞,但是我站久了腰就疼,肯定是小時候的造成的腰傷;雖然想學攝影,但是看到網上的教程自己怎么拍出來都還是覺得不好看……”
“ 你想旅游就要接受旅行帶來的辛苦,你既然選擇了省錢坐凌晨火車,而不是在坐火車后入住溫暖舒適的酒店,安慰自己勞累的身心,就不要抱怨別人的旅行就是享受,自己的旅行就是趕路;我小時候也有腰傷,現在時不時還會復發,但我仍然還在堅持練舞;不會攝影你就多交交會攝影的朋友,多看看微博的教程,多練習就好啦”
“但是……”
又是一個“但是”,不管給她說多少道理,她都會扯出一個“但是”,接下來就是她長篇不斷的自我安慰和一大段自我說服(自我懷疑)。
? ? 像我表妹這樣畏首畏腳的女生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凡事很難邁出第一步,任何事情都主張“完美主義”,只有當自己對這件事有絕對的把握時才會去做;想要嘗試改變自己,卻又這樣那樣地懷疑,能從自己的任何一個方面挑出毛病,到最后一步,自己當初想要改變自己的想法,也不過只是個“想法”。
然而任何性格性都非天生得來,而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培養的,而這樣畏首畏尾的表妹從小就被“滋養”在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環境之中。
和大多數傳統家庭教育的孩子一樣,表妹的童年充滿了命令和責備……
? ? ? 從小就是家里最聽話的她,不敢說一個“不”字;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學習的路上,不是在看書就是在收拾房間,假期不是在做作業就是被罵著去做作業;興趣這個事情在父母眼中看來就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甚至到了高中,面對繁雜的課業壓力想要找一件喜歡的事情放松心情,都被罵“一天不好好學習,心思就放在這些沒用的東西上”。總是在嫌棄中長大,總是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做的好,然而父母也沒有真正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想自已是否開心。
中國大多數家庭的教育都不是肯定式的教育,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攀比“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要么過度謙虛,自己的孩子得了獎,夸贊少。反而說“她就是運氣好,還差得遠呢”。
而這種家庭教育往往是孩子缺乏自信的關鍵因素,這樣家庭培育的孩子凡事講究“完美主義”,害怕失敗,害怕自己做不好,做事萎萎縮縮并且缺乏安全感。因為從小父母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場,為他們考慮問題,沒有想孩子開不開心,而是作為一個女孩她有沒有做到位,有沒有為家庭爭光。
? ? ? 這樣性格的孩子在進入大學進入社會之后,就只能是被命運安排的一類人。因為自己害怕過程中有很多麻煩與失敗,沒有去學自己想學的技能,想得很多卻做得很少。優秀地完成了學校、公司布置的任務,但因為不夠突出,也沒有亮點,很難在一類人中脫穎而出, 結果綜合測評、年終評定時根本就沒有自己的名字。
? ? ? ? 那么這樣不自信的孩子怎樣勾勒出不一樣的人生呢?
(一)不要怕
因為怕,你的一舉一動變得更加拘束,不自在。在人群當中不要怕你的行為舉止因為錯誤被指責,而感到窘迫和尷尬。
自信,就是一切淡定從容。榮譽鮮花擺在你面前是你應得的;錯誤擺在你面前就大大方法說對不起。
(二)找到一件事,并努力做到最好
不用向東想西地去選擇到底哪件事才是我真正可以做好的。就是現在,你閉上眼睛,最快速跳出你腦海的興趣。抓住它,就去做。當你默默努力把它做到最好時自然有人來欣賞你。喜歡一位簡書作者的一句話:如果你時常感到自己被眾人所愛,就不會顧慮種種行為被人指責不當,那時,無論你做什么都會有溫和的指導和鼓勵,你就是女神范兒。
(三)愛自己
既然從小父母就拿自己和別的孩子比較,既然從小父母就很少肯定自己。那為什么長大之后,還要步長輩們的后塵,這樣來對待自己呢?每天多愛自己一點,想出去旅游就找一個美麗的旅社,美麗的風景,讓自己好好享受,美美地拍照。怕沒有錢旅游,就好好找份兼職。當然,如果這份兼職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更是錦上添花。每天多照照鏡子,看看自己修長的手臂,或者柔順的頭發,多發現自己的優點。當一個人從自己身體開始,連自己靈魂都能刻骨熱愛,毫不掩飾的時候,她便具備了一種勝利意志的暗示。她就算天生不美,卻愛自己的每一寸肌膚,相信自己內在巨大的能量,成為一個所向披靡的人。
最后,想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雖然也和大多數家庭一樣,總是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但也很少強迫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并且很擅長發現我的優點和興趣。發現我喜歡畫畫,就送我去美術班;發現我喜歡跳舞,就送我去學跳舞;看到我在墻畫畫,并沒有呵斥,而是帶著贊揚的目光去欣賞;看到我剪掉舊衣服襪子給芭比娃娃做衣服,沒有怪罪而是說“我的娃娃以后一定是個優秀的設計師!”
現在的我進入省重點大學,一年中成為班上同學喜歡的文藝委員,和更多喜歡孩子的朋友到鄉村支教,得到了微不足道的獎學金,一個人跑到廣州看了我最愛的演唱會,跟著優秀的老師帶領大型晚會幕后排練,以第一名的面試成績來到韓國交換……
能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成為現在獨立的,能為自己打拼的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