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清明,我實現了于九年前,于《背影》中許下的愿望:帶上兩個孩子去山上為先輩掃墓。那年,兒子還剛滿兩周歲,今年,女兒已經要五周歲了。兩個孩子,都自己爬上陡坡,穿過樹叢,踩著臨時鋪出來的“路”,來到先輩墓前,恭恭敬敬地上了三支香。
? ?并不期望孩子現在就能明白這里面的意味,只想讓他們親身感受家人們對先輩的緬懷,讓他們聽聽發生在很久,而又不久以前的事情。這是一個上百人家族的源頭,家族的每個人,蘊含在內心中的自尊與自豪,當踏足此地,總會很自然流露在言行神情之中。
? ?站在山上,眺望整個英都鎮,思緒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 ?那時的英都鎮,沒有什么超過五層樓的房子,大概有幾萬人口,很多人都已經開始北上做生意了。英都中心小學在英都的鎮中心,站在操場上,可以一眼望見這座小山。曾經在操場上飛奔的少年,總能在跑累的時候,抬頭望見這座小山,一眼看見山的正中央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墓,漫山遍野,獨一無二,少年一直就知道,那是自己未曾謀面的爺爺長眠的地方。
? ?少年并不懂什么先輩遺風,也不懂為何父輩將爺爺的墓修在最顯眼的位置,只是隱約地覺得,在整個鎮里,不管走至何處,抬頭即見家人,那種感覺很奇特。外出做生意的父母,從未跟他講過“祖宗保佑”之類的話,只跟他說過,做什么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 ?少年出生前十多年,家族已經困難得揭不開鍋了,當家的老爺子迫不得已,只能把小女兒嫁到了同安,把最小的兒子送去給了安溪的一戶孫氏人家。少年的小姑姑會帶一些糧食回來救濟家人,勉勉強強地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這樣生活直到他父輩幾兄弟開始走出英都,到北方做生意,才逐漸得到改善。
? ?當家老爺子被評為地主,整個家族多年來一直被壓制,二伯父是個讀書人,足智多謀,三伯父膽子大,少年的父親靈活上進,在三兄弟各自努力下,家族很快崛起,少年出生,老爺子過世的前兩年,整個家族的生活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
? ?老爺子過世十年,重做風水冢,家族已是英都數一數二的大族,毫無疑問,老爺子對兒女的影響是巨大的,家人為了懷念他,重金選擇了最好的地方,于是有了當年的一幕。
? ?當時年少青衫薄,轉眼少年近不惑,父輩已逐漸老去,壯年一代正在努力奮斗,更小的孩童正在快速的成長,一個家族的延綿不斷,需要很多代人的不懈努力。賈誼的《過秦論》有句話評價秦朝崛起,“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一個大家族的崛起,或許同樣需要如此。
? ?每至清明,總是感慨萬千,做為家族承上啟下的一代,因為喜好人文歷史,多讀了幾本雜書,想事情總是習慣性的帶著一些情懷,從小不愁衣食,毋需為生活而奔波,內心總想能做一些什么,讓自己的人生有一些意義,不至于荒廢一輩子。除去自身對成就的渴望,更想讓這個家族能長遠延續下去,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無論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如何變化,始終能夠屹立不倒,這或許就是我奮斗終身的目標吧。
? ?務實、上進、善良、誠懇、豁達、遠謀皆為家族家風,如果下一代的孩子們,也能繼續維持這樣的家風,進而更加的發揚光大,豈有強不過三代之理乎?是否每個時期,都能有幾個重團結,重家族的人的出現,對于未來實在至關重要。
? ?一個家族的強大,誠需無數思考,更需家人認可和共同努力,我能想到的,也僅僅就是就到如此而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