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萬物的秩序中,人類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為了人的福祉,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各有其位,各安其位,按照人的天性處理人的欲念。其余的事情則源于各種外因,非我們所能控制。
? ? ?盧梭提倡嬰兒時間自然生長,不要以成人的觀點去干擾。比如說孩子一歲了不說話,我們總是與鄰家同齡孩子比較之后開始焦慮;一歲了還沒走路同樣恨不能去拔苗助長。排除先天性發育不全的因素外,應該讓他們使用大自然賦予他們的所有一切力量,因為他們是不至于隨便濫用這些力量的。一切與生理需要有關的需要,不論是在理性方面或體力方面,都必須對他們進行幫助,彌補他們的不足。給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少讓他們養成駕馭他人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多動手,少要別人替他們做事。這樣,他們就會把欲望限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不再會感到他們被剝奪了力量,不能做想做的事情了。
? 孩子說“很疼”時,只要他在哭,就不理他,他不哭了,馬上就跑到他的身邊。這個理論很早以前就見到育兒專家們提及,原來也是從盧梭這兒搬來的。可現實中,我們總是很難做到,習慣了一聽見孩子哭,馬上就圍在身邊轉,看是餓了、困了、累了、冷了、熱了或是不舒服了……幼兒如果真是防護到他一點傷不受,不嘗一點痛苦就長大的話,反而會有更大的受傷,更大的痛苦將不能承受。遭受痛苦,是他應該學習的第一要事,也是他最需知道之事。孩子們之所以感到如此柔弱,似乎正是因為要他們遭受這些沒有危險的重要教訓。即使跌倒,他也不會摔斷腿;即使他用棍子打了自己一下,也不會打斷他的胳臂;即使他抓著一把鋒利的刀子,他也不會抓得太緊,弄出很深的傷口。除非人們漫不經心地把孩子放置于很高的地方,或者讓他獨自一人坐在火爐旁邊,或者把危險的器具放在他可以拿到的地方,否則也從來沒有聽說過哪一個孩子僅憑自己的力量把自己弄死了,或者弄殘廢了,或者把自己給重傷了。有些人用各種解數把孩子圍起來,預防他受到任何傷害,結果反而造成他們長大后沒有對付痛苦的勇氣和經驗,僅遭受一下刺痛,便以為就要死了,看見自己流一滴血便暈過去。
我們都有好為人師和自炫博學的癖好,總是會去教授那些單靠孩子自己就可以學會的東西,反而總是會忘記去教授那些只有靠我們的幫助他們才能學會的事情。我們費盡氣力去教孩子走路,好象我們看見過什么人由于保姆的疏忽,孩子長大時不會走路似的,還有比這樣去教孩子更愚蠢的事么?
? ? ?習慣性思維的人們,總是希望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不受苦累、不受委屈的成長環境。可現實社會中作為父母確實是不能左右孩子成年后所要面對的一切環境,因為我們要老去、我們沒有辦法提供大學、工作環境給他,當然有資本提供一切條件給孩子的家庭例外。連首富們卻往往從自身成長經歷來判定孩子成長時期的鍛煉必不可少,將來才能堪當大任,比如說香港超人李嘉誠的孩子在國外讀書就得自己掙生活費。前一陣子回鄉,家中小姑娘滿地找蟲子要拿來玩,聽說有蜘蛛,盡管沒見過,卻是追著要去逮來玩,完全沒有懼怕感,而比她大三歲的一個親戚家孩子,螞蟻怕、蜘蛛怕、蟑螂怕……一切在路上爬,水里游,天上飛她就沒有不怕的。暑期來臨,各式各樣的夏令營讓人眼花繚亂,有七八歲就跟團的,雖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出門看了熱鬧回來,以后要記住的總是有限,但對于這些年輕的父母所擁有的遠見的眼光,還是挺佩服他們對于孩子獨立性鍛煉的育兒方式。孩子終究有一天要回歸社會,他們更需要越早越好的學會與陌生人相處、與陌生交流、學人為自己負責……這個社會是負面新聞極多,大學生還有被拐到偏僻鄉下賣作媳婦的,騙子的技術也層出不窮,連多少大明星都被騙上百萬呢?可我們在保證了基本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多與社會接觸、早與社會接觸對于孩子的成長,差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