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亞馬遜播出的網劇《東京女子圖鑒》,改編自潮流資訊雜志《東京Calendar》的連載專欄。飾演女主角的水川麻美將劇情總結為:齋藤綾因為憧憬華麗絢爛的東京而來到此地,每一天都在東京的生活中尋找人生的對與錯,并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
這價值觀是什么呢?故事的一開始,還在家鄉秋田縣讀高中的女主人公齋藤綾面對鏡頭認真地說:“我想成為一個備受羨慕的人?!彼M跂|京生活,在原宿被星探發掘成為讀者模特出道,做有意義的工作,和帥氣男友約會,在臺場能看到東京灣夜景的知名餐廳用餐,買特定品牌的婚戒……簡而言之,一種會在時尚雜志里出現的完美都市生活。
懷著這樣的憧憬,綾在大學畢業后來到東京。劇情著眼于她的幾段感情生活:
有野心,要更光鮮的生活,所以與只能提供小確幸的同鄉男分手;
和商社精英男談戀愛,然而對方已有未婚妻,感情夭折;
想和已婚已育的朋友們一樣擁有穩定的婚姻,所以不能再做和服店老板光源氏計劃里的高級情婦。
要盡快結婚生子,所以到婚介所,挑選三十歲左右、年薪千萬日元、身高175左右的男士,住在豐洲的高級公寓里。
分居、離婚,與小鮮肉和成功人士交往,逃回故鄉又重返東京,和男閨蜜搭伙過日子。以為自己已經看破生活真相,愿意平淡度日,卻在散步時與一個貴婦擦肩而過——那貴婦有著和自己相同的面孔,只不過衣著更光鮮,眼神更傲慢,珠光寶氣的長耳墜,囂張地垂下來。
綾若有所思地笑一笑,講出了整部劇最后一句臺詞:“一起加油吧,一步接著一步,因為想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p>
所以,她在兜兜轉轉之后,終于確立的價值觀,就是繼續一路高歌猛進,追求永無止境的欲望嗎?
仔細分析《東京女子圖鑒》里的綾在生活轉折點所做的每一次抉擇,你會發現,她還像高中時代一樣,只想得到他人的羨慕。愿望被實現后的開心僅在一瞬間,立刻又會被新的欲望淹沒。她的想法往往看似自主,實則被社會輿論、同儕壓力、時尚潮流所操控。她永遠追求自己還沒得到的東西,被饑渴灼燒,又用“一起加油吧!”做了完美的勵志包裝,給自己和正在看劇的無數年輕姑娘打氣。
難以置信,一個被消費主義欺騙半生,被欲望戲弄過的女主角,居然會在故事的結尾,繼續贊美欲望。能干出這種事的,只有那些靠洞察人性制造欲望來獲利的機構,比如廣告商、時尚雜志,以及現在最為流行,將廣告與媒體屬性完美結合的營銷號。
我懷著想一窺原作的好奇搜索到《東京Calendar》雜志的日文官網,發現它是集合了衣食住行推薦的東京生活指南。
怎么講,這就像是一個名為“北京LIFE”的微信公眾號,每天發發吃喝玩樂廣告,配上明星網紅們大眼小臉,一身名牌,坐在餐廳里的自拍,營造出一種“關注我!迅速擺脫土味,成為貴女孩!”的迷人教義,狂吸幾百萬粉絲。
粉絲畫像非常明確:憧憬大都市生活的年輕女孩,18-30歲之間,收入不明,但是愿意為了成為想象中的理想自我而不斷消費。她們虔誠地篤信美食專欄布道:《半顆牛油果,營造上東區名媛的完美早餐》。也要會穿衣打扮,《買她的衣服,瀟灑獨立還時髦》。至于感情,《不能上升到金錢的愛都不是真愛》。
運營一段時間后,粉絲們有些審美疲勞。眼看著閱讀數蹭蹭下降,公號小編靈機一動,想了一個新企劃:“不如,把這些生活在北京的女性,按照居住地點、職業、收入和消費習慣分門別類,冠以昌平名媛、朝陽傳媒之花、上地女碼農、國貿海歸、東城女文青、三里屯混血野模等等title,寫一系列stereotype故事,短小精悍讀著不累,文筆犀利帶點挑釁,背后又暗含了沉郁的現實關懷,懂得女孩子們的小小虛榮,還有在大都市打拼的辛苦。應該會挺有意思的吧?!?/p>
重點是,一定要設置一個女主角,無權無勢,憑借個人努力奮斗,讀時尚雜志學習潮流風向,談會被現實摧毀的戀愛,賺更多錢、花更多錢,最終變成更好的自己。多么美麗與哀愁,戳中多少從外地來北京打拼的女孩子的心扉,提供她們自我代入的完美范本。睡前,她們敷著面膜躺在瑜伽墊上,一邊做瘦腿操一邊讀這女主角的命運,滿眼都是自己的鏡像。
故事的閱讀數節節攀高,早被聞到利益的IP獵手們盯上,出版商和影視公司介入,結集成書也拍成網劇,每集二十分鐘,供更多年輕女孩子們在午休或者地鐵通勤時看。 她們把電視劇截圖一幀幀拼起來,讓臺詞為自己發聲。
故事的結尾,那努力奮斗,以為自己名利雙收的女主角,撞到階級的天花板后回到老家又重返都市。她說:我還有更多想要的東西。
這不是女主角的價值觀,這赤裸裸的,是營銷號的價值觀。這部劇火爆的背后,也是針對野心有余老辣欠奉的年輕女孩子們,精心設計的圍獵。如果華麗的廣告俘獲不了你,沒關系,我用貌似真實的故事敲擊你,供你自我代入,最后再煽動,請繼續追尋你的欲望,買買買吧!
請別上當。
永遠別讓你生活真實的感受,由他人之口講出來。別將自己理不清頭緒的情緒一股腦加持在虛構的主角身上。我有個朋友說的特別好:代入式體驗可以說是人類最為低級的情感反應,這世界比你看過的要大很多,不要容易感動,容易憤怒,沒有經驗是完全對的,如果有值得相信的東西,那應該永遠是敢于質疑。
不過這部劇做了一件最偉大的善事:給那些虔誠篤信時尚雜志及營銷號的女孩子當頭一棒。即使穿上名牌高跟鞋、到高級餐廳吃飯、與月薪X萬以上的男人約會、在高檔街區買房……也無法得到幸福哦。如果自己的想法始終被外界所影響,最終的結局可能就會像女主角綾一樣迷茫彷徨,永不滿足
專門販售紙醉金迷的時尚雜志,為了引起讀者興趣而增設情感專欄,故事被拍成網劇后,竟然真的如其所愿引起萬千女性的共鳴。可這故事是明明白白地在告訴你:無腦信我們的推薦,沒什么好下場。這,可以說是那些不動聲色引領消費風潮的廣告媒體從業者的一次自曝式發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