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些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可以聽到一些星系聲音的網站。
那聲音聽起來與以往聽到的所有聲音都不同,個人感受是:自己仿佛脫離地球,置身于茫茫的宇宙中,空蕩、漂浮,剛開始是出于好奇想聽,聽了卻在一開始就覺得害怕,導致聽了不到幾分鐘,就因害怕沒再繼續聽下去。
雖然當時聽的時候,自己身處于一個公共場所,但還是依然深覺恐怖,在聽的時候突然覺得:對宇宙的奧妙,人類索然經過了上千年的探索,雖然對宇宙的探索已經足夠深,可以說已經很了解了,但真的將自已置身于這些事物當中時,一是覺得挺恐怖的,二是覺得自己真的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個小小微塵,真的渺小到微不足道來形容。
中學時接受的天文、地理知識,其中有關于各種星系的,也見過它們的顏色、大小、長相,以為自己還算了解吧,但是今年下半年去了一趟科技館,再次看這些天文知識的時候,會發現跟以前學到的知識的感受還是不太一樣。
長大后這些知識被放大了更多,和你曾經在書本上學到的,對于你感受的沖擊還是不一樣,突然發現以前知道的就是皮毛,現在的自己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
也看過一些電視劇、電影等資料,關于外太空的各種信息,都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或說法,個人對這些確實是不懂,據個人理解的還是覺得和實際差別很大。
說到“宇宙”這個字,就會讓人想到很多,想到其廣闊、神秘,自己仿佛對它們知道很多卻又好像永不知其真面目,它讓人覺得既神秘又好奇,有向往,又忍不住一系列的暢想。
而我一面對這個詞,想到的是: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也會唏噓,我在這茫茫宇宙中的渺小,渺小到我的一生,在它的生命長河中,渺小的就是不值一提。
我們在意的東西,在它的面前,仿佛什么都不是。
有時候遇到不如意時,會勸自己:生命真的很短暫,一直難過和計較下去,你得到的到底是什么?
死亡是人必須面對的問題,當你隨落葉般地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你在意的那些還有什么可爭、可氣的呢?
最近幾年的世界生存環境,讓人深覺在大自然的面前,我們能做的有時候確實不是完美無缺的,那么人身處宇宙中的一點,能做的是什么?
世界要你滅亡,你再努力、掙扎都是徒勞的,我們必須承認人有時面對一些外力時,確實是無能為力、手足無措。
那我們能做什么?既然無能為力了,我們還那么用力干什么?
“媽媽你快看,月亮走得好快!”
在公車上從后排沖出來一個小男孩,沖到了我前面的公交車的門口,指著外面的月亮,跟我旁邊的他的媽媽說話。
孩子的興奮、熱烈的盡頭,突然吸引了已經累得全身無力的我,我也向右轉頭,看向東邊月亮的方向,天空中沒有一絲云,圓盤似的滿月一個人在東邊的天空中,跟著我們的車同時向北走。
身邊的媽媽看著孩子說:“你扶著點。”
“媽媽,你快看月亮在那個云朵里!”小男孩又跳起來指著月亮喊到。不知道是車走的路抖他才跳得,還是自己跳得,但從戴著口罩的他的聲音里都能感覺到他的興奮。
身旁的媽媽往外看了一下,回頭跟他說:“就是的。”
成人后,身處大城市,我們很難見到明亮的月亮,再很難碰到年少時見到月亮產生的興奮感,原來現在有人見到月亮還是會興奮起來的,我對月亮的興奮勁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真正消失的?
想不起來了。
昨天正月十五元宵節,昨晚上我們這下了特別大的雪,今天是正月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句話不假。
雪下之后的今天晚上,月亮明亮地掛在高空中。在院子里走路回家時,都能夠感覺到有月光鋪滿全身的感覺,有一瞬間讓人覺得這是夏天的夜晚,安靜、明亮、嫻靜。
曾經從簡單的日月星辰我們也能找到自己的內心,但現在接觸的事物那么多,我們卻很難再尋找到自己的內心。
從古至今,日月星辰等景物,寄予了人們多少的生活寄托
從小到大,它們也陪伴我們良多,我們給予的寄托,現在還存在嗎?實現了嗎?
是如今的明月不再松間照,還是清泉不再石上流?
原因到底是什么?
愿天涯共此時的心境,依然陪你度過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內容原創,如有轉載,請備注。
歷史文章請點擊歷史信息,進行閱讀。
精彩內容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