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般若芙殤
潺潺的溪流岸邊,一株狗尾草被風吹動,驚擾了方才停在上頭的豆娘振翅而飛。它在溪水上盤旋了兩圈,又緩緩落在一根倒插水中的竹竿上,翅膀被陽光照耀成透明的琥珀,揮舞了兩下,又優雅的慢慢垂落。
水岸邊坐著一名男子,他像小男孩般張開成一雙大字腿。兩腿環抱著一堆大小不同的鵝卵石,正如數家珍般一顆顆拿起凝視著,一會兒嘴角上揚,一會兒眉頭舒展,仿佛每一顆經過手中的鵝卵石都在腦海里幻化成一幅畫似的,那箇中之樂興許只有他自己才能夠明白了。
當我第一眼看見這幅石頭畫時,腦海里便產生這個畫面,而且那一定是個愜意的午后,石頭邊還晾著一雙濕透的溯溪鞋。
等待中那名男子將收集而來的鵝卵石清洗干凈,那童心未泯的人一定也會明白,將石頭一個挨著一個擺放時的那種樂趣。
興許只是邊清洗邊挨著擺成一條直線,側邊一看又像眼前的溪流岸,索性從中撿起幾顆想做個水埠頭,往上一擱竟又像一個正佇立著的人像。
一個人似乎太孤單了,男子又從當中撿起幾顆來,怎料那頭、身、腳竟如此貼切栩栩如生,只不過剛剛那個水埠頭已經變得太大,硬生生把兩個人隔離到了兩岸邊。
揮揮手吧!好友相見應該如此,何況彼此站在對岸,這畫面更加適合此時此景。
一根蘆葦梗被折成了兩段,放在人形邊比劃,卻意外像兩根釣竿,兩人隔岸垂釣似有意境,干脆在草叢邊尋來被鉤斷的釣線,于是一副岸邊垂釣的石頭畫渾然天成。
人們似乎總喜歡探討一些偶然的事物,盡管一些看似偶然的巧合確實是得之不易。于是乎所謂的哲思學理孕育而生,在自圓其說的文學領域中卻又被無數人所追捧,最后終于成為偉大的思想,而那個偶然便成為眾人口中的神跡。
也許,它真的是!
那個被指定的人會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他有別于一般人的信念嗎?他需要承受孤獨嗎?他有意對想闡述的事有預設嗎?或者他對將發生的一切都一無所知!
還記得《Vincent》這首歌嗎?那是唐?邁克喬恩(Don Mclean)那位歌手感悟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作品與人生所寫的歌。
如今我才明白
你想說的是什么
當你清醒時你有多么痛苦
你努力的想讓它們得到解脫
但人們卻不理會,也不知該怎么做
也許,人們將學會傾聽
歌詞娓娓道來,充滿對那位偉大藝術家的緬懷,也許那種孤獨的創作人生在無數的歲月后,終于才真正能被理解而獲得釋放。
生命中的你又是否正如此呢?
幾度徘徊在不為人理解的創作過程中,卻依然一如既往的堅持下來,獨自徜徉在那未必被肯定的流言蜚語之中,和短暫與有限的歲月不停做拼搏,不斷在無數晝夜輪替中努力奮進著,直至終老,直至化為灰燼。
或許你根本沒那么偉大,興許你只是癡人做夢,那么那個理想又是為何被堅持下來呢?還是如同那個手握長矛與風車對抗的騎士唐吉可德,在某些人眼里只是個滑稽可笑的悲劇英雄。
去珍惜那些愿意陪自己做夢的人吧,有朝一日他們也許會因為你而與有榮焉,義無反顧的支持著你,甘心化為暗淡的孤星,去襯托出那一輪被世人所敬仰的皓月。
那又何嘗不是像開頭這幅石頭畫一般,你在這頭,他默默在那頭陪伴,等待的是水里那個誰也無法明了的理想,一個任誰也無法解釋卻被堅持下來的夢,也許只有那一天真正到來之際,才又被寫成另一首詩歌,再次被世人傳頌著!
我想那個在溪邊撿拾鵝卵石的男子,此刻也正是如此,用一顆不被世俗所影響的童心,在那孤獨的內心世界里,端詳眼前的一切事物,將一顆顆平凡的石子,拼湊出又一幅令人省思的畫來,而他心里永遠只有最純真的夢想,一個不斷延伸被堅持下來的執著。
孤獨的夜里,是否仍在努力創作中,謹以此文獻給每個正在努力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