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3030字丨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
之前我老說自己讀了很多書,但總感覺沒什么進步。后來經過一番苦熬之后,總算知道了能輸出才是真正讀懂了。
但是具體要怎么輸出呢?我一開始想到的就是寫作,所以才有了這個公眾號。但是從我前面寫的那些文字來看,有一部分確實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并沒有什么明確的主題,更多的是有感而發,這就很容易讓自己失去方向。因為我并不是想當個網絡寫手,我只是想在自我提升的學習過程中,真正的內化掉看過的書,聽過的課而已。
剛好最近看到一個自我管理的方法,很簡單,但是對我震撼很大。這個方法背后的思維方式讓我受益良多。對于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和所學的東西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01
這個方法名字叫做“三件事”。具體執行的方法是每天早上寫下來今天要做的三件事,當然你也可以晚上寫下明天要做的三件事,然后再寫一個要做的能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一件小事,最后,寫下昨天的總結。是不是很簡單?它還有個固定的格式,如下:
#每天三件事# ?1/100 ?今天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 第三件事 +小確幸 + 昨日收獲
1/100是堅持100天的意思,如果你覺得有壓力,可以先從1/10,也就是堅持10天開始。
這個格式的作用是為了方便讓你寫下來的,你可以寫在紙上,朋友圈,或者好友群里都可以。為什么要寫下來呢?因為如果一件事你只是在心里列出來計劃的話,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會非常容易出現目標損耗。
什么是目標損耗呢?目標損耗就是我們由于不愿意承認計劃和現實差距而產生的偷偷降低目標標準的行為。舉個例子,你打算今天走一萬步,但是只走了五千步你就不想走了,這個時候,你就會對自己說,其實五千步也夠了。這樣長期下去的危害就是,每次做事情都變成了馬馬虎虎就好。所以,為了避免這樣,一定要寫下來。
寫下來的目的為了給自己立下一個條約,同時為了加強這個條約的約束力,建議你一定要把這三件事發出去,發到朋友圈或者常去的群組里。發出去之后,你會得到三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公開的承諾讓你有更大的壓力去執行。想想自己如果在別人面前說了不做,是不是挺丟人的,而且容易給他人留下你不靠譜的印象。這個壓力會逼著你去完成自己定的三件事。
第二個好處是,可能會獲得協助和資源。因為你做的事情別人知道以后,很可能有朋友也要做這事情,就可以彼此協作。甚至你要做的這件事,剛好其他朋友那里有資源可以幫到你,這樣就可以讓你更順利的做好這件事。
第三個好處是,可能會獲得領導力。你長期的在群組里進行發布自己的三件事,這種持續的行為會影響到他人,進而會引起其他人的效仿,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這里要注意,公開承諾的要點是,和積極的人群在一起說;先行動至少一周,然后再號召他人一起來做。這兩條都是為了提高你堅持做下去的耐力。
02
知道了這個方法后,我就先想了下,自己要如何寫這三件事,因為每天要做的事情好像不止三件。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就先看下我是如何決定這三件事的,也許有點參考價值。
我先理了下自己的工作,發現自己工作里每天必做的三件事好像也沒有固定的內容,而工作之外想做的事情卻是有固定的,比如每天的寫作。然后我就意識到看來這三件事未必需要每天都一樣,重點在于“當天”,是個時效性很強的方法。它就像一個簽到表一樣,每天自己簽到的時候寫上今天要做的事情就可以了。而且我覺得也未必是三件事,多點少點都可以,當然數量過多肯定是不好的,畢竟還是要在精力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做好這個每日事項。
最后我整理出來的今日三件事是:找團隊成員開會、巡查店鋪、寫一篇文章。確定了今天的三件事后我就在想,那我明天的三件事是什么呢?應該差不多也是——巡查店鋪、寫一篇文章、其他事情——那這樣看的話,好像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列表法,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進行了登記而已,好像也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啊。我開始就是這樣想的,但是接著就看到了對這個方法的背后操作解讀,然后就佩服的不行不行的。
03
這個方法的表面操作是讓你寫下當天要做的三件事,背后卻有著更加復雜的思考。當你寫下今天要做的三件事后,對于每一件事,你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做這件事希望達成的結果是什么?
比如我寫的三件事之一是開會,那我希望達成的結果是讓大家都明確的知道明年的工作方向。為了這個結果,我就要做很多事情,按照順序來說的話,就是通知到參加會議的人,確定好會議室在那個時間剛好可以用,然后告訴大家會議的議程,并且準備好會議資料。開會的時候還要引導大家積極討論,做好會議記錄,然后確定每個人都能準確的知道這次開完會之后自己要做什么。最后還要把整理好的記錄分發給更多人,讓其他人也了解會議的結果。做完這些才基本上算是達成了我想要的結果。要是更深入一點的話,就是會議結束后還要持續跟進,確保執行到位。
而如果僅僅是按照我最開始想的,把三件事這個方法當做一個列表工具來看的話,那對于開會這件事,我所要做的無非就是通知到每個人而已。這樣顯然就沒有什么價值。
寫作也是一樣,一開始我想著每天就是寫一篇文字而已,做了就行。但是如果問關于寫作這件事我希望達成的結果是什么的話,那要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對于寫作,我希望達成的結果是,傳遞有價值的關于自我成長類的知識。圍繞這個結果來看的話,那我所要輸入的東西也都是圍繞著這個方面的,因此讀書和學習的時候就有了側重點。然后為了讓別人能了解我寫的內容,還需要考慮文章的結構和排版以及表述是否簡單清楚。
總之,如果問了自己做這些事希望的結果是什么之后,做事情的方法就會有很大的變化,會明顯的從一件事情里得到更多的收獲。
04
這種做任何事情都要問自己“做這件事希望達成的結果是什么”的思維方式,是一種結果思維。什么是結果思維呢?概括成一句話就是:結果思維是一種把自己的能力和行動轉化為價值的思維方式。
例如,溝通只是個行動,而達成共識這個結果才有價值;看書只是個行動,學到知識這個結果才有價值。生活中經常看到有的人一天到晚的在做事情,不停的經歷一個又一個過程,做了大量的行動卻沒有收獲任何的結果,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價值產生。
而要想把自己的能力和行動轉化為價值,就要遵循結果思維的三個定律。遵守了這三個定律,同時就可以把三件事的方法發揮到極致。
結果思維的第一定律就是結果>過程。
這個就是之前說到的那個問題,它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凡事一定要問自己做這件事希望達成的結果是什么,而不是僅僅做了這個事情而已。
結果思維的第二定律是有交付價值的結果>無交付價值的結果。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寫了一篇文字,這篇文字對我來說可能很有價值,記錄了我自己的心路歷程或者內心感悟等,但是對其他人來說,這篇文字讀完并不能明確的知道我要表達的信息或傳遞的價值理念是什么,那就等于完全沒有意義,那么這篇文字就是無交付價值的。而如果我把這個故事和感悟進行整理,用比較規范化的表達方式寫出來,讓其他人可以一目了然的從文字中得到一些感悟或者啟發,那這就是有交付價值的文字。
結果思維的第三定律是能復制的結果>不能復制的結果。
這個很有理解,就是我能不能持續的進行寫作,并且都能保證寫出來的是有交付價值的文字。如果可以的話,那就是說,我這個寫作就是能復制的結果,它就會產生更大的傳播性和影響力。
05
三件事這個方法的好處就是很簡單,其實簡單的方法才是最容易堅持的。三件事其實對應了三個結果,而且是三個經過深思熟慮,有傳播力,有價值的結果。正是這種有深度的思考方式,才讓每一件事做起來像板上釘釘一樣,做一個是一個,清晰而有力。
知識不會改變命運,除非它帶來行動;行動也不會改變命運,除非它帶來結果;是結果在改變你的命運。所以,請用結果思維來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