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2016年5月11日,20:30-22:30,2小時;
閱讀書本:《自私的基因》,作者:【英】理查德·道金斯;中信出版社;P122-P211;
閱讀目標:了解什么是自私的基因?它們對人類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閱讀方法:精讀
閱讀心得:
書的內容很有趣!但今天時間有限,明天或后天一起寫心得了。
閱讀筆記:
第七章,計劃生育
一類為生育新的個體;另一類為撫養現存的個體。我把這兩種活動分別稱為生育幼兒和照料幼兒。撫養只有作為混合策略的一部分才能取得進化上的穩定--至少需要進行某種數量的生育活動。
雖然拉克(David Lack)從未用過“自私的基因”這一名稱,但他卻是計劃生育的自私基因理論的主要創始人。
如果母親將有限的食物和精力資源分給太多的子女,結果養育的子女反而更少,倒不如一開始就謹慎一些不要貪多為好。生太多子女的個體要受到懲罰,不是由于整個種群要走向滅絕,而是僅僅由于它們自己的子女能存活下來的越來越少。使之生育太多子女的基因,根本不會大量地傳遞給下一代,因為帶有這種基因的幼兒極少能活到成年。
個體的最好賭注是,暫時自我克制,期望更好的時機來臨。海豹不去驚動那些“妻妾”占有者們的美夢,并非出自群體的利益,而是在等待時機等待著更加適宜的時刻,即使這個時刻永遠也不會到來,而最終落得身無后代。
按照拉克的理論,動物往往從其自私的觀點出發繁殖最適量的幼仔。
如果有可靠的跡象向雌性動物顯示出一場饑荒就要臨頭,那么,降低其出生率是符合它的自私利益的。凡是那些不以這種方式根據預兆相應行事的對手,即使它們身實際生育的幼崽比較多,結果存活下來的還是比較少。
親代個體實行計劃生育,為的是使它們的出生率保持在最適度的數值上。
第八章,代際之戰
親代投資(P.I.)定義是:“親代對子代個體進行的任何形式的投資,從而增加了該個體生存的機會(因而得以成功的繁殖),但以犧牲親代對子代其他個體進行投資的能力為代價。”
任何一個母體在其一生中能夠用來對子女(以及其他親屬、她自己等,但為了便于論證,我們在這里僅僅考慮子女)的親代投資是有一定總量的。這個親代投資總額包括她在一生中所能收集或制造的食物、她準備承擔的一切風險,以及她為了兒女的福利所能夠耗費的一切能量和精力。
母鳥再喂養它的一窩幼兒時總是有意識地按同一次序進行,譬如說,按雛鳥個子的大小依次喂食。這樣她可以讓其中一只也許就是那個小個子,很快就死掉,而不致除了蛋黃或其相等物的第一筆投資之外,在它身上再浪費過多的食物。
一個幼兒從其自私行為中得到的好處可以超過它因損害到兄弟姐妹的利益而蒙受損失的兩倍有余。在這種情況下,正如斷乳時間的例子一樣,親代與子代之間便會發生真正的沖突。
而我是從子代的觀點看問題。只有站在一個實體的觀點上看進化現象才是正確的,這個實體就是自私的基因。青少年個體的基因如有勝過親代個體的能力就被選擇;反之,親代個體的基因如有勝過青少年個體的能力就被選擇。
自然選擇往往有利于表現這種行為的(欺詐、說謊、利用)的幼兒,因此,我們觀察野生種群的時候,我們不要因為看到家屬之間的欺騙和自私行為而感到意外。
第九章,兩性戰爭
如果某個群體的個體擁有大的性細胞,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可以稱之為雌性;如果另一個群體的個體擁有小的性細胞,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可以稱之為雄性。
凡是生一個兒子的個體,就會有極大的機會成為幾百個海象的祖父或祖母。只生女兒的個體能確保幾個外孫、外孫女是無疑的,但同那些專是生兒子的個體所擁有的那種遺傳上蔚為壯觀的前景相比,就要大為相形見絀了。因此,生兒子的基因往往會變得多起來,而性比率的鐘擺就又會擺回來。生育同等數目的兒女的策略,是一種進化上的穩定策略,就是說,凡偏離這一策略的基因就要遭受凈損失。
有沒有任何相當于激烈討價還價的某種實際形式能夠借自然選擇得以進化呢?我認為主要有兩種可能性,一種為家庭幸福策略,一種為大丈夫策略。
家庭幸福策略的最簡單形式是:雌性個體對雄性個體先打量一番,試圖事先發現其忠誠和眷戀家庭生活的跡象。
“策略”這個詞是指一種盲目的、無意識的行為程序。我們把雌性的兩種策略分別稱為“羞怯”和“放蕩”;而雄性的兩種策略分別稱為“忠誠”和“薄情”。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主要由羞怯忸怩的雌性個體和忠誠的雄性個體組成的種群能夠進化是肯定無疑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庭幸福策略,對于雌性個體來說實際上看來是行之有效的。
事實上,更有可能的是,所有的雄性個體--其實是所有的個體--多少都有點不老實,它們的程序編制就是為了利用機會去占他們配偶的便宜。
雄性個體比雌性個體更能從不忠誠的行為中得到好處。
大丈夫策略,在采取這種策略的物種中,事實上,雌性動物對得不到孩子們的爸爸的幫助已不再計較,而把全部精力用于培育優質基因,于是他們再次把拒絕交配作為武器,它們不輕易和任何雄性個體交配,總是慎之又慎,精心挑選,然后才同意和選中的雄性個體交配。如果雌性動物能夠根據各種外在的跡象判斷哪些雄性動物擁有優質基因,它就能夠使自己的基因和它們的優質基因相結合而從中獲益。
因為如果做母親的能夠保證它的兒子將成為少數幾個走運的雄性個體中的一個,在它長大之后能贏得社會里大多數的交配機會,那么,這個做母親的將會有許多孫子孫女。
在動物界中各種不同的繁殖制度----一雌一雄、雌雄亂交、“妻妾”等等--都可以理解為,雌雄兩性間利害沖突所造成的現象。雌雄兩性的個體都“想要”在其一生中最大限度地增加它們的全部繁殖成果。
第十章,你為我搔癢,我就騎在你的頭上
群居生活可以為一個自私個體帶來各種各樣的好處。我將談到相互利他行為這個重要的概念,即“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原則。
自私的獸群這個模式本身并不容許存在合作性的相互作用。這里沒有任何利他行為,有的只是每個個體為了私利而利用其他每一個個體。
假設種群中的個體采取兩種策略中的任何一種,我們姑且把這兩種策略分別稱為傻瓜和騙子。傻瓜為任何人梳理整飾是頭部,不問對象,只要對方需要。騙子接受傻瓜的利他行為,但卻不為別人梳理整飾頭部,其實別人以前為它整飾過也不報答。斤斤計較者,愿意為沒有打過交道的個體整飾,而且為它整飾過的個體它更不忘記報答,可是哪個騙了它,它就要牢記在心以后,不肯再為這個騙子服務。
騙子基因在種群中開始擴散開來,傻瓜基因很快就要被擠掉。這是因為騙子總歸勝過傻瓜,不管它們在種群中的比例如何。如果斤斤計較者少于騙子,斤斤計較者的基因就要滅絕。可是,斤斤計較者一旦能夠使自己的隊伍擴大到一定的比例,它們遇到自己人的機會就越來越大,甚至足以抵消它們為騙子效勞而浪費掉的精力。在達到這個臨界比例之后,它們的平均得分就比騙子高,從而加速騙子的滅亡,當騙子尚未全部滅絕之前,它們的滅亡速度會緩慢下來,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少數派。不過,騙子的覆滅是不可挽回的。它們最終將慢慢地相繼死去,留下斤斤計較者獨占整個種群。說起來似乎有點自相矛盾,在最初階段,傻瓜的存在實際上威脅到斤斤計較者的生存,因為傻瓜的存在帶來了騙子的短暫繁榮。
【我在參加文魁大腦讀書會2016年閱讀年挑戰計劃,本年度我要閱讀書籍70-100本,請大家監督。每周沒有完成的,發微信紅包150元,一年沒有達標70本的,再發微信紅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