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典型中國人,我之前一直覺得人的第一個人生目標應該是買房,房子對中國人來說意味著家嘛。而且根據那個天堂上兩個老奶奶聊天的笑話(天堂門口一中國老奶奶與一外國老奶奶相遇,中國老奶奶說我終于攢夠了買房子的錢,外國老奶奶說我終于還清了買房的貸款,同樣是一生買了一套房,外國老奶奶享受一生,中國老奶奶清貧一生),我認為除了父母有條件供給房子的,人一旦有了穩定工作能力就應該想著貸款買房這件事——這是非常靠譜的必然選擇。
我相信這是大多數年輕人的想法,也會成為大多數年輕人的一生。
國內房產界大佬王石曾對買房一事拋出驚人之語:“對于那些事業沒有最后定型,還有抱負、有理想的年輕人來說,40歲之前租房為好?!薄麨槭裁催@么說?
這就好像你賺了錢是選擇投資,讓錢生錢,還是直接把這筆錢花掉或者是存進銀行里獲取微薄的利潤以備不時之需是一個道理,我們思考買房這件事的時候,都把“早點擁有房子”當做必然前提,只想著我得有一套房子,卻從不去想如果我現在不買這套房子而是把這筆錢花到更有意義的地方,我是不是可以擁有更大的賺錢能力從而更快擁有一套房子,并且讓夢想和精致人生都不被典當。
假設現有兩個不管是自己攢還是父母支援能付得起房屋首付的青年,月薪五千,一個選擇買房每個月還3000房貸,另一個選擇每個月為房租花上1500其他的錢進行自由支配。
在同樣的生活水平下,選擇買房的那個年輕人簡直可謂是生存不易,他不僅沒有錢拿去培養自身能力、提升自我,甚至連正常的社交活動都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逃避,更別說偶爾享受生活。而那個租房者呢,每個月除去正常的必要生活支出外,每個月的可支配能力比買房者高出1500,他大可以用這筆錢去對自己做一個投資——上幾個認證和能力培訓班,多買一些書讀,在課程中結識更多人脈并以一定的社交成本去維持這樣的人脈。這樣下去一年,這兩個人就會拉開非常大的差距,升值和跳槽的空間完全不一樣,就別說房貸還起來可不是一年能還完的。
對于那個每個月3000房貸的人來說,不僅僅是囊中羞澀從而讓自己被迫穩定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從而無法上進這么簡單的弊端。他初買房子還要每個月還貸款,但凡稍大一些的城市,都不用說是特大城市,我相信他的房子不會在市中心,甚至可以說是較為偏僻的,他的日?;顒?,包括上班、去其他地方都要付出更大的時間成本,讓他去提升自我,他不僅沒錢,也沒有精力——畢竟他不能不吃飯,也不能不睡覺。
反觀那個租房者,他完全可以選擇工作單位附近的房子,即便是換了工作,也可以根據生活所需隨時調整住所,省下了許多路上時間,再考慮的精細一些也省下了大量交通費,尤其是如果他自己開車的話。
但凡稍有經驗的人,都應該明白工作能力和個人特長對于人的意義,對自己的投資和培養永遠不會虧本,因為你憑著自己學到的本事換來的好機會遠遠比自己當初的那點投資花銷更值錢。
且不說這兩種選擇的人面臨的人生機遇已經完全不同了,即便相同,再面臨同樣跳槽或者創業機會的時候,租房者的壓力會小上很多,如果所跳職位是更好的機會但是初始工資不高的話,租房者可以接受但買房者處于還貸壓力會喪失做出這種選擇的機會。如果說有什么創業的想法,租房者可以憑著一股毅力和能力就去做,就算失敗經歷了一次大不了從頭再來,而買房者是無法面對失敗的可能,也無法面對盈利為零甚至為負的創業初期。
這就好像坐牢一樣,無形的牢房束縛住了他人生的所有可能,他的優秀只能是在自己的原有工作崗位上靠著一股蠻力獲得領導肯定,然后緩慢的升職加薪,可這個升職加薪還是有限度的,畢竟他的工作能力就只有那些。
而租房者不管是憑著升職加薪也好,跳槽創業也罷,他可以憑著更少的年限賺到更多的錢,能直接買一套房不用貸款了為小,直接做成了大事業從此人生翻盤為大。
馬化騰1998年湊錢創辦騰訊的時候沒有房子,史玉柱借了50萬創辦腦白金的時候沒有房子,陳天橋1999年憑著炒股賺了50萬以后創辦了盛大而沒買房子……諸多事例擺在面前,長遠眼光有多么重要顯而易見,他們花了幾年真正擁有了直接買房的能力,現在的身家又是多少套房子?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這樣成功,但如果把所謂的買房錢和還貸錢用于投資自己在有意義的方面,再怎么樣也不會錯,作用不管大小不可能一點也沒有——就這不知大小的一點,完全值得我們一試。
但前提是你的確會用這筆錢去做投資自己的事情去,你要是每個月多花那么多錢去購物去奢侈,做一個月光族,那真的,我勸你還不如買套房。沒那個自制力賺錢,有銀行看著你少花點還是可以的,這也算是一個積累財富的過程,但當然了,你想要大富大貴改變人生什么的,勸你也少做夢。
有些人可能家里條件不錯,能給你提供房子,也希望這一類人能敲響警鐘,壓力是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必須要有的存在,如果你沒有了購房壓力,希望你有新的人生動力,而不是覺得自己安安逸逸就是最大的福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平安是福,安逸可不是。想要一生守住一個小天地沒什么成就的話,很簡單,安逸就夠了。
有些人說沒房子怎么娶媳婦,我想給你講個故事。
1952年,巴菲特結婚,之前攢下來一萬多美金可以買套小房子,他問老婆蘇珊是要買小房子還是讓他拿這筆錢去投資,過幾年買套大的。蘇姍選擇相信他,跟他住進了晚上能聽到老鼠在天花板上開派對的租住房。
后來的事情,我想你們都知道了。2008年,巴菲特財產620億美元,登頂世界首富。
什么“現在的姑娘多現實”這種話說說可以,但是我想請你也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能力局限你太難遇見一個敢用一生投資你長遠能力的姑娘,別說是讓姑娘相信,你自己信不信自己有沒有那個決心和夢想都是不得而知吧。我相信沒有一個條件正常思維正常的女孩會選擇嫁給一個現在沒能力過好日子以后也沒可能過好日子的男人,這里的好日子就是指普通生活水平,最起碼這輩子一家人吃飽穿暖這事兒是個基礎吧。當然了,陷入瘋狂愛情盲目相信男人的那種不算。
好運永遠都是能力的附屬品,永遠都是。
寫下這篇文章,也希望買房壓力稍小的姑娘也能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僅是對擇偶標準的重新考量,也不要把房子全指望在別人身上吧,那樣的人生永遠不可能讓你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共勉。
本文思考源自拆掉思維的墻關于安全感的內容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