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氣比較冷的時候,許多的中老年人,甚至還包括部分年輕人都有這樣一個習慣:喝酒取暖,覺得在冬天喝酒能御寒。
由于酒里含有酒精,可引發神經短暫的興奮,令全身有種溫暖、舒適的錯覺,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人們喝酒后會有熱乎乎的感覺,是因為酒精刺激身體表面的毛細血管,使血管變粗,血液加速流向皮膚所致,感到溫暖的只是皮膚表皮。
與此同時,在酒精刺激下,人體肝臟等處儲存的血液也會流到身體表面,人自然感到體表熱乎乎的。但這只是暫時現象。事實上,因身體散熱速度加快而付出的熱量,比酒精供給的熱量還要多。受酒精刺激,血管不能及時收縮防止血液向外輸送熱量,身體的熱量在大量丟失后,人會感到更冷。有時還會冷得起雞皮疙瘩。
不少老人在飲酒時都會超過這個量,因此,極易引發一些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特別是一些烈性酒,喝多了可能會造成腦出血等急癥危及生命,因此醫生建議老年人盡量少飲酒,不飲酒。
一般來說,冬季飲酒每天以50克以下為宜,白酒的話控制在30克左右,淺嘗輒止。肝炎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營養不良者及飲酒過敏者應禁用酒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