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份放的水花、寸片,進入七月份大部分開始投喂破碎料,投喂量逐漸加大,苗種規格不斷增大,池塘污染日積月累,環境越來越差,病害積累嚴重,每年到了白露時節就有“洋姜開花,草魚歸家”的問題,魚苗(尤其是草魚苗)發病、死亡損失大,產量低賺不到錢。魚苗體質差第二年4-5月份發病嚴重,影響來年的養殖。如何幫魚苗度過白露關,減少魚苗發病、死亡,提高產量?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草魚種死亡的誘發原因:
1、換季降溫,水溫下降至25~28度,此時細菌、病毒、寄生蟲都易大量繁殖侵襲魚體,魚體在大量的病原侵襲下導致體質下降,致使發病死魚。檢查發病魚種,有爛鰓、腸炎、寄生蟲、細菌性敗血癥、草魚出血病病毒、肝臟發黃發白、綠肝等各種疾病并發。治病時要殺蟲、殺菌又要內服保肝治病,用藥多、雜,病魚體質差用藥效果不理想。
2、前期投喂量大池底積累大量殘餌、糞便,尤其是幾年不清淤的老塘,底質差,水質差且容易變化。尤其白露前后季節交替,晝夜溫差大,池塘容易返底。底層臟東西翻到水中,有機質多耗氧嚴重,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升高,加重發病。
3、白露節前后天氣晝夜溫差大,天氣不穩定,氣泡病高發,體質差的魚種容易發病。
4、7-9月份魚種吃食量大,養殖戶為了短期提高苗種規格和產量,加大投喂量。攝食過多,魚苗消化吸收率低,殘餌糞便多污染水質。長期消化負擔重,導致魚苗肝臟、腸道等內臟病變,加重發病。
4、密度過高,養殖密度過高,魚種生長空間受限,同時池塘溶氧低,發病率較密度低池塘增加許多,疾病傳染性增加,群體發病率較高。
其次,我們總結一下草魚病的病因:
1.氣泡病,氣泡病除了因為溶解氧過飽和易發生以外,其他氣體(氮氣、硫化氫、甲烷等)過飽和也會導致氣泡病,初期病魚表現為跳躍,晴天游塘,白尾等現象。死亡量時多時少。殺菌后死亡量有一定控制,但也容易反復。
2.草魚病毒性出血病,以感染當年草魚種和二齡青魚為主,病魚可能表現為肌肉,腸道明顯的出血癥狀,用殺菌藥無效,是草魚種死亡最嚴重的病害之一,無法直接治療,只能通過增強體質,改善環境來間接穩定死亡,這是所有病毒病的治療原則,以減少死亡為主。
3.細菌性敗血癥,以細菌感染為主,表現為爛鰓和腸炎,單純細菌感染的情況下使用殺菌藥可以控制死亡,可以使用“永樂碘”殺菌。但是如果與病毒性出血病并發,則死亡短時間難以控制,需要加強環境改善和增強體質。
4.寄生蟲,以車輪蟲和指環蟲為主的寄生蟲感染為主,如無必要,不輕易殺蟲,因為殺蟲極易誘發敗血癥和出血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白露季節草魚種發病,往往不是單純感染,一般都是混合感染,如:爛鰓病和草魚出血病引起草魚急性發病、草魚出血病并發細菌性敗血癥引起草魚死亡、亞硝鹽超標引起的草魚出血病、氣泡病并發草魚出血病等
綜合防治方法:
該病一旦發生,很難治療,因為草魚出血病病毒是細胞內感染,想通過殺死病毒的方法做到治療好疾病,只會出現病毒殺死了魚也殺死了,所以只能通過提高魚體的免疫力達到抗病的效果。
1、加大增氧:密度過大的池塘,可以適當的提前分池,緩解溶氧壓力;每天開增氧機12小時以上,減少氣泡病和缺氧引起的發病死亡。
2、.加強改底穩水:用“福地安或底居安”抑制寄生蟲和改底除臭,減少環境污染問題誘發的病害。用“碧水安”解毒穩定水體,讓魚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3、用好活菌,定期10天使用一次“利菌多”調節水質,補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能有效降低發病的機率。同時“優肽”具有生物消毒劑的功能,能減少細菌(氣單胞菌)的繁殖數量,減少爛鰓、腸炎、敗血癥的發生。
4、增強體質,內服“利多精+生命素/營養快線”營養保健,通過內服保健增氧魚的體質,減少發病,縱使發病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