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后小草魚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

“洋姜開花,草魚回家”,這是一個人比較普遍的現象。每逢白露前后,池塘水花、寸片長起來的小草魚將會面臨一個“生死考驗”。管理到位的池塘,一帆風順,出現問題的池塘,全軍覆沒。由于小草魚套秧比較容易收購,大部分養殖朋友對于苗種的管理比較粗心。但值得重視的是,苗種的管理和生長,往往決定著第二年甚至第三年成魚的養成,體質的強弱決定著后期成魚的養殖是否順利。如何把好“白露關”是我們需要面臨及重視的一個問題。

白露前后魚苗死亡主要原因:

1、密度

從水花寸片到1斤十幾個的小魚,池塘的密度幾乎翻了上百倍,同樣的條件下,雖然魚規格小,所占空間比例小,但過大的密度增加,對同池塘的魚的體質起到很嚴重的影響。

2、長勢

長勢過快的魚體質弱,不同品種基因調控的生長速度是一定的,短時間內生長過快導致各種營養失衡也決定了魚體質下降。

3、病毒性出血病(GCRV)

草魚出血病病毒在水溫26-28攝氏度侵襲力最強,這也是為什么每年草魚難過白露關的一個關鍵。病毒不容易直接致死,但會降低魚的抵抗力、免疫力,導致魚體無法抵抗外界其他病原的侵害,最終導致繼發感染其他病癥加重死亡。提前預防,提高魚體抗病能力是關鍵。

腸道有彈性,紅腸明顯


4、氣泡病

白露前后氣候變化頻繁,溫差變化大,池塘上層溶氧過飽和,導致氣體進入魚體組織器官,引起機械損傷,繼發感染導致爛鰓、爛身、爛尾等癥狀。往往發病期,氣泡病加大死亡的例子屢見不鮮,合理的使用增氧機曝氣才是重中之重。

鰓部的氣栓


5、細菌性敗血癥

水溫下降,環境變化大,池塘底部積累的病原菌大量繁殖,感染體質較弱的魚體,進而損傷破壞魚各種組織結構,導致魚死亡。

提前預防是關鍵:

1、控制密度及長勢

存活率較高的池塘提早分塘,降低池塘密度;長勢維持在20-30尾/斤,規格較大需及時減料或停料。

2、減料內服保健

提前預防,內服“LY-生命素+營養快線+魚大四號+銀翹板藍根”提高魚體免疫力,增強體質。

3、保持良好的水質及底質

定期使用“福地安”改底,減少底部殘留,抑蟲抑菌;同時白露前后使用“碧水安”解毒,減少毒性積累對魚體質的危害。

4、充分利用增氧機

晴天下午2-5點開機曝氣,均衡上下水層溶氧,預防氣泡病,同時配合“優肽”預防細菌病,減少病菌對魚體的侵襲。

5、提前殺滅指環蟲

水溫下降到28攝氏度左右,指環蟲容易大量繁殖,對小草魚危害較大,提前殺滅減少蟲體對小魚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若發病期伴隨指環蟲發生,此時再去殺蟲,則會導致死亡量加大。

綜合來說,白露前后小草魚死亡率較高,提前預防是關鍵,發病期保命是關鍵,提前減料或停料,增強魚體質是核心,保持良好的水質底質是前提,打好小魚草體質的基礎,為來年的成魚養殖保駕護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5-6月份放的水花、寸片,進入七月份大部分開始投喂破碎料,投喂量逐漸加大,苗種規格不斷增大,池塘污染日積月累,環境...
    吳友華閱讀 3,085評論 0 3
  • 隨著氣溫的升高,池塘水質和底質的負荷慢慢加重,對池塘的管理重視程度也慢慢提高。但伴隨著前期管理的疏忽大意,不合理的...
    胡欽閱讀 2,237評論 1 3
  • “洋姜開花,草魚回家”的季節到了 一、白露的氣候特點: 1、最大的氣候特點是晝夜溫差大,白天中午時炎熱,但夜晚就會...
    漁智漁藥閱讀 999評論 0 0
  • 當一種依賴成為習慣得時候 亦好亦壞 沒有期待就不會有失望 凡事隨緣即可 無需勉強 該來的自然會來 因果自有循環
    TST_喬閱讀 272評論 0 0
  • 翻看一些書法帖,總會暗自偷笑:我們以為的驚天動地的書法作品,傳世幾百年,蓋滿收藏章的書法帖,卻原來是煙火生活的小...
    Riptide_閱讀 30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