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過去 總會到來》王瀟,浙江文藝出版社
我在老大出生第一年,接觸到趁早,當時買了2017年的趁早效率手冊,這個手冊陪我走過育兒的2017年。
王瀟的新書出版,我選擇繼續閱讀。年前閱讀+年后重讀,體會不一。王瀟的通透思考,在她的文字里看到自己。
這是一本王瀟的七年成長思路記錄,記錄了她的2015-2022。每七年一本自己的記錄書籍,書籍記錄軌跡,能讓我們看到不同時期的王瀟。這七年我在經歷什么,主旋律是老大的孕育到小學一年級。
從自己到媽媽,人生這趟旅程走到這一站,是真正要做個大人了。
1.育兒讓家長成長。
本來可以姑且湊合的,為了孩子,你卻會用上人全身心最好的版本。孩子會讓你自律、學習、注重健康、積極交流、努力掙錢,你之前的人生沒給足的,孩子都會促使你再去追尋。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重新學習很多東西。為孩子收斂住不良的習性,為孩子不間斷地學習,都是生育給人的重建自己的巨大契機。
在很多意興闌珊的生活之路上,因為孩子的成長,我們才有力量挺過漫長的時間。為自己,本來我們退縮了;但是為了孩子,我們成了更堅強的自己。
王瀟把我作為母親的努力成長的動力描述的生動而清晰。我本身是比較懶散的人,不強求也不積極,很多東西都覺得還可以,都不錯呀。滿足于現狀的心,在育兒中,也在不斷提醒自己,要做一個匹配得上孩子成長速度的媽媽。原來沒有給足的,原生家庭養育模式帶來的自己的情緒和關系處理上的不足,自己成長過程中習得的處理外界與自己關系的既定模式,育兒知識領域的空白及如何去養育一個健康的孩子的目標,這些種種,讓我們在育兒過程中也去不斷突破自己,修煉自己。
養育是一種修煉。修煉自己才能度此一段人生。
2.育兒模式。
1)初始性格(出廠設定),發掘天賦,通力合作,正反饋機制培養。
我們開啟的孩子盲盒,有著其本身的出廠設定,在出廠設定的下我們進行養育。去發現他擅長做什么,然后父母通力合作,鼓勵+夸獎,培養他的優勢。
2)運動習慣是財富。
言傳身教,不斷嘗試運動項目,參加喜歡的項目,并體會競爭和輸贏。
運動項目的正向反饋不僅僅來自于父母,更多來自比賽結果。
比賽前后,總伴隨沮喪和眼淚,但這就是過程,是獲得好身體、專注和堅毅的必經之路。我們作為父母要把這個專注、堅毅和好身體寫到他的人生里。
3.忒修斯之船
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和觀念。
旅程中,為了能夠持續航行,你會或主動或被動的更換船板,等你換了足夠多的船板,就已經不是原來的那條船。
對于人來說,這不斷更替的就是認知、觀念。
自驅力是成長最核心部分,外力其實也是。尤其是當渴望成長又方向不明時候。借助外力,資源的眼光去看待事務,擇取自己需要的部分。
在外力中我們要有堅定的自我,維持自己的自洽。向外尋求,就會必然面對各種混雜的,有對你有用的,有的無用會消耗你的時間,有的甚至是絆腳石。外力是套餐,不可以單點。
常態化需要外界的情緒支持,會讓自己更多困于情緒。所以情緒穩定是一個自己的修煉,讓自己在情緒上有穩固的邏輯自洽體系,對他人的評判能夠適當取用,這也可以成為我情緒的穩定的標準。
利落的文字背后有利落的思想,有趣的文字背后是有趣的靈魂,思考到筆端也是距離,寫下來的計劃更容易實現。文字有魔法,我也要努力做個魔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