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吐下瀉,低燒一整晚。
老公生氣地說,肯定是你給吃得多,胃里有積食了。你就好好整吧,每天給孩子又正食又零食的吃,這倒好,大人孩子都得遭罪了。沒有個十來八天是好不起來的。孩子身體剛剛好起來,又要折騰了。
他這么一說,搞得我很愧疚,沒有吱聲,默默收拾東西帶兒子去醫院檢查。
經過醫生診斷,是病毒性腸炎,前期癥狀和積食引起的發燒腹瀉很相似。
他湊到我跟前說,是我太武斷了,錯怪你了,別往心里去。
我說,說出的話還能收回嗎,不當回事兒就是了唄。其實內心有一萬個不開心。
還有一次,帶兒子出去。當天下午很冷,西北風呼呼地吹著。兒子坐著小推車,逆風前行。雖然包裹的很嚴實,但凌晨還是發燒了。
接下來的一整天持續低燒,我被整得很煩躁。我和婆婆一直抱怨他,明明說打車過去吧,就是要步行,而且還逆風健步如飛,頭上都沒裹圍巾,這下倒好,著涼發燒,燒引起別的毛病可咋整呀。
我們就這樣絮絮叨叨一個中午。他沒吭聲。
下午去看醫生,原來兒子是嗓子發炎引起發燒,和著涼沒關系。經過對癥治療,晚上就退燒了。
回家后,每次和老公四目相對,我就嘿嘿一笑,覺得錯怪他挺不好意思的。
對待家人,我們經常會不顧忌他的感覺,在事實沒有被證實的情況下,隨意評判他的對與錯。自認為他肯定不會計較,卻深深傷害到他的內心而不自知。慢慢地,我們之間的隔閡就大起來,引發了日后的吵架打架甚至很多年不愿相見。
我們和外人聊天,總會鄭重地認真地考慮這樣說那樣說會不會讓他不高興,而恰恰對待自己最親近的人,就愛妄自評價,惡語即出,如果當初,我們能冷靜一點,等事實被證實后再指出家人的不足,就會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所以,對待自己的家人,請少一份隨意,多一份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