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年,留在我們心頭的可能是懷念、感慨、思念、憤怒、滿足、甜蜜、奮斗、壓力。但不管哪個,能留在心頭的最深記憶總是最寶貴的。今天去參加前公司10周年慶典,就好像去參加密友孩子的周歲生日。
馬云曾說「一個人離職只有兩個原因,錢沒給到位,人受到了委屈」這話可能沒說完整,他沒考慮一個當媽的體力和能力。我離開前公司,是工作任務繁重,我又好強,所以健康受到了很大影響,加上哺乳期的各種煎熬。所以,我選擇了離開。
我在辭職信中說了很多,有一句話記憶猶新:「我是多么盼望參加公司的十周年慶典,多么希望自己做出豐功偉績,能夠神采飛揚的出席并講話。然而,我不得不離開,這不是永別,是暫時轉身」
所以這家公司就成了我的前任公司,這次離職卻不是我第一次離職。
11年畢業前我在當當網實習,實習期結束后我是當當網的鐵粉,什么京東亞馬遜我根本不看,那時候京東還是360buy。
12年我從一家國企離職,公司遷址天津,因為老公在北京,只能離職,但還跟同事們保持聯系,現在也是好朋友。
15年從上一家禮品電商公司離職,但仍會經常回去看看,跟以前的同事保持聯系,有一些好的資源也會互相共享。以前同事有些問題弄不清楚也會打電話給我,我都會耐心的解釋,并給出我記憶里的所有信息。
前公司很像前任,因為都有過感情,但前任可能此生不復相見,前公司卻不同。因為,它可能是你的另外一個家,以前的同事可能是你的非血緣關系的家人。
02
這次只來了3個離職后的員工,我當時問其中一個朋友,要不要去參加十周年會,她問我「邀請你了嗎」我說「咱們這樣的,直接去,老板應該是歡喜的吧」她說「你這樣的老板看見你高興,我這樣的她應該早想不起來……」然后跟我吐槽了很多以前「懷才不遇」的歷史。
也許,「懷才不遇」有3種解釋:
自己的專業水平不夠,積累也不夠,所以自己一直處在職場生物鏈的最底層;
自己做出了成績,但沒有很好地展示給領導和老板,他們沒發現;
自己很勤奮,可是工作內容對于公司效益沒有顯著幫助。
如果是第二種,你真該學著主動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人多的大公司;如果是第三種,你是不是該考慮下自己的努力方向是否需要調整。
離職后,我也經常收到前公司的業務電話,要一些資料或者咨詢一些問題,每次遇上這樣的狀況,我也總會告知我現在已經不負責這項事宜,具體你可以跟誰聯系,然后把對接人的電話附上。
有幾次,前公司有個手機卡辦理問題,給我打過三四次電話,我為了給他們明確的答案,聯系了已經離職的人事主管,她很驚訝我為什么還在幫忙問這些,我解釋不清,給她看了我讀過的一段文字:
人生里每一份經歷都是有用的,哪怕是以教訓跟失敗為代價,因為從一生的長河來看,你總得摸爬滾打,你總得從戰戰兢兢的小白慢慢蛻變成成熟人,這個過程的深淺程度不一,也決定了每個人的人生體驗不一樣。
你的獲得,決定了你的生活的方式;而你的付出,決定了你生命的意義。
我做的也許只是踐行了這段話。
?End?
這是我連續寫作第20天,你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說說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