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慶幸這世界上有一個叫圖書館的地方,盡管建筑風格形形色色,語言文字千差萬別,所有圖書館都有相同的味道:四溢的書香。這味道把山南海北素不相識的人吸引到一處,大家從那香氣中汲取知識收獲美好,你可以穿越古今,也可以邂逅未來。
對圖書館最初的印象,影影綽綽定格在那個秋季的大學校園。一墻的爬山虎正肆意地張揚著最后一抹蒼翠,點點暗紅也開始囂張,夕陽的余暉落在門前的大石上,仿佛鍍上了一層懷舊的暗黃,一旁的竹林在秋風中輕輕搖擺,似乎在迎接新來的學子。在這美妙安詳的傍晚,我踏著輕盈喜悅的步伐走進,走進浩瀚的天堂。
當所有知識以一種具體的存在出現在眼前的時候,自我的渺小就那么顯而易見了。在那無窮無盡的書海當中,我聽見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前進,我看見哲人的微笑在書頁中搖曳,懷抱書本仿佛懷抱了整個世界。也許有時候并無意于看書,只是在林林種種的書架中游走,感受書香的侵染。
因著這書香,圖書館的際遇似乎都有一種神奇的美妙。也許會因為兩只手同時觸摸到一本書而相視一笑,也許會因為借個紙筆而成為知交,也許在那發黃的扉頁中暗藏著你的宿命,在群書面前,所有人似乎都變得溫存而美好。
離開校園,最不舍的大概就是圖書館了,可畢竟還是離開了,在一個炎熱的六月。磕磕碰碰的來到北京,在喧囂與擁擠中喘不開氣的時候,圖書館的香氣又一次擁抱了我。北京的優勢資源很多,我以為圖書館就是之一。國圖和首圖總是人滿為患,因為距離的緣故,首圖成為業余時間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因為常去,有時候甚至把網購的快遞直接寄至首都圖書館。
在東三環,遠遠就能看見一座屋頂形狀如“翻開著的書”的建筑矗立在路邊,清晨九點鐘的首圖,也許霧氣籠罩,也許陽光輕灑,你會看到大家像搶稀有珍寶一樣蜂擁而入,希望占據一個有利的學習位置,盡管桌椅很多,也很快就會被占滿,周六日尤其厲害。
這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各種人群各種思想相雜而生,大家心照不宣各自追求著自己的生活和夢想。首圖也是如此,老人、孩子、有業無業者、拾荒者等等,大家一樣坐在圖書館中,共享著開水、空調和暖氣,當然,最重要的是書籍。我遇見過咳嗽不止的老人帶著老花鏡吃力的閱讀,也遇見過帶著一大包包裹的流浪漢在桌前翻閱,在知識面前就像在上帝面前一樣,大家沒有區別。有一次,一個孩子在書桌書架間來回奔跑,母親急的滿頭大汗忙著制止,因為破壞了圖書館的寧靜,大家心頭或許多少有一些不滿,但是沒有人說話,我以為這恰好是圖書館一刻別樣的風景。這或許就是圖書館應有的樣子。
如果你喜歡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讀書,你會發現有些人即便從未打過招呼,卻似乎已經默認了彼此。你也會發現,哪些人固定哪個時間來,哪些人最近不來了,哪些人是新近才來,大家在最陌生的熟悉中共同吸收著書香。而我在首圖收獲的除了寧靜和知識,遇見朋友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
“你也喜歡書法呀?”我正在桌前認真學習的時候,一個輕細的聲音飄過來,以此開始,我們漸漸走進彼此的生活,然后我看著她離開北京,走向講臺,穿上婚紗,完成生命的一系列重要事情,這種緣分就是因為那本書法史。而另一次相遇相知,是因為一本哲學書,書真真是個好東西,比月老來的要實際的多。
我想無論以后走到哪個城市,我都會循著書香找到那一片特別的天地。圖書館的味道,你可以說它什么都有,但那飄逸在城市上空的,千古不變的唯有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