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譚
閱讀本文需要的時間約為:20到30分鐘。
Hi,歡迎來到第二課。上一篇文章(《時間管理訓練營(一):時間管理的本質(zhì)》),我分享了時間管理的本質(zhì),我們認識到:若要提升單位時間內(nèi)創(chuàng)造的價值,主要有兩種思路:一是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二是提高時間的含金量。打個比方,如果時間是一間屋子,提高效率就是把它塞得更滿,而提高含金量,就是往里面放更值錢的東西。
但無論是提高效率,還是提高價值,都需要先付出行動。不談行動的時間管理,都是空談。而在行動的路上,我們都會遇到一個擋路的小boss——拖延。它會對我們施以精神攻擊,讓我們跟著它走,而遠離自己的目標。等我們意識過來,掙脫它之后,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又會被它拖著走,如此反復。
下面要談到幾個方法,可以幫你輕松搞定這個boss。和之前一樣,我們先看一個案例。
情景分析:小艾的一天
小艾在大學畢業(yè)后進入一家國有企業(yè)做文秘,工作時間已兩年有余。過往的人生經(jīng)驗讓她信奉這樣一個原則:deadline(截止日期)是第一生產(chǎn)力。不過這次,似乎截止日期也救不了她了。
第一幕:早上7:00。又是周一,鬧鈴響起。
下面的對話,都是小艾心里的自言自語。
(想)又該起床了,今天我該去跑步了,不然以前的褲子都穿不上了。
(感受)好討厭周一。好困啊,這么冷的天比較適合睡覺,晚上再跑也沒關系。
小艾按掉手機鬧鈴,但她再醒來時已經(jīng)八點半了。她睡眼朦朧地看了一眼時間,就驚得坐了起來。
(想)我的媽呀,八點半了!看來做早餐是來不及了。
小艾用最快的速度收拾了下自己,小跑出了小區(qū)后,便打車奔向公司。
第二幕:早上8:59。滴!打卡成功!
小艾剛剛好沒有遲到,趁領導還沒來,她就去樓下的便利店吃了早點。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后,小艾握緊雙拳給自己打氣。
(想)我要開工啦,加油加油!
(想)今天一定要完成劉總要求的提案,明早上班劉總就要看。
(感受)但是提案好難啊,早上不如干點輕松的活兒熱熱身,不是有一堆發(fā)票還沒有報銷么,今早先報銷吧!
(想)也對,早上就干點輕松的活吧!
時間很快就到中午12點,小艾伸了個懶腰,覺得今天早上似乎過得很充實,于是去吃午飯,午飯過后便午休了。
第三幕:下午2點。工作,我來收拾你們了!
上班后,小艾先把提案所用的資料整理好。王經(jīng)理突然跑過來,讓小艾整理一份月度工作報表,后天給他。
(想)劉經(jīng)理的提案明早就要交,時間比較緊急,王經(jīng)理的報表先緩一緩吧!
(感受)柿子先挑軟的捏,王經(jīng)理的報表比較輕松,先易后難,不如先用它練練手。
(想)想想也是,王經(jīng)理的報表應該很快就能寫完。
小艾寫完報表,準備寫提案時,她覺得動筆困難,不是走神,就是東想西想。沒多久就下班了,小艾拿著沒寫完的提案回家加班。
第四幕:晚上七點。家,我回來了!
(想)吃完飯我是不是該準備寫提案了?
(感受)吃飽了有點困,今天《奇葩說》更新了,先看再寫也不遲。
(想)嗯,上了一天班,也該勞逸結(jié)合。不過我好像今天還沒跑步。哎,我真的是拖延癥患者。這是病,得治!
(感受)急不來的,來點薯片解解壓,如何?
(想)嗯嗯,我正好想吃薯片。
晚上10點半,看完《奇葩說》后,小艾終于開始心急如焚地寫提案,但微信朋友圈的推送消息又讓她分心。凌晨2點時,工作提案才完成一半,但小艾真的無法繼續(xù)熬夜了。于是,她躺到床上,在手機上定了一個明早6點的鬧鐘,想著明天早點起來寫好另一半。
小艾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明早六點,她真的能起來嗎?
說白了,小艾就是缺乏行動力,而這種缺乏的罪魁禍首就是拖延。在不想行動的時候,拖延給了我們一些理由,讓我們心安理得。但從長期看,我們定會為此付出代價。而越是經(jīng)常拖延,則越可能在面臨新任務時拖延。
從根源上來說,這種惡性循環(huán)的背后有一種生理模式,即自我和感受之間的矛盾。
在上圖中,“自我”的小人想走A路線,達成長遠的目標,最終收獲大樹上的果實(即長遠利益);而“感受”的小人想走B路線,獲得眼前的快樂,不斷采摘路邊的小花(即短暫利益)。要想獲得大樹上的果實,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路邊的小花,不用怎么費力就能摘下來。這時,“我們”和“我們的感受”之間,就需要商量好,然后選擇一條路線。一般來說,“我們的感受”更容易說服“我們”。
可以發(fā)現(xiàn),小艾的案例中,她被自己的感受主導了多次,就像下圖中“感受”小人拉著“自我”小人走了B路線,去采小花,忘了大樹。
在生活中,這種情況也數(shù)不勝數(shù)。如何才能奪回自己的控制權?我們往往認為,有行動力的人,自控力都很強,這樣才能用意志力說服自己的感受,拉著自己的感受上路。
其實,想要獲得行動力也不難,如果我們充分了解了這種心理模式的應對策略,就能有效調(diào)動自己的行動力。簡單說,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突破。
讓我們先從啟動說起。
情景分析:如何獲得啟動力(1)
萬事開頭難,任何行動都需要先啟動,我們先看看如何獲得啟動力。
這個方法簡單粗暴到難以置信:
舉例來說,假如你正葛優(yōu)躺著看電視,突然想起來要把臟衣服從樓上拿下來放進洗衣機。一般來說,這個時候如果再考慮個十秒鐘,我們就會馬上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拖著不去做了。所以,當下需要做的就是,心里倒數(shù):3,2,1,然后馬上站起來。走過去拿衣服,你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像進入了自動化模式一樣,真的行動起來了。
為什么這樣一個簡單粗暴、看起來毫無技術含量的方法,能夠如此有效呢?首先要知道,“感受”小人往往會阻礙“自我”小人去行動,去達成目標,獲得長遠的利益。
舉個例子,早上鬧鈴響了,我們的目標是起床鍛煉。但接下來,我們通常不會直接起床,而是會生出各種各樣的想法。我們可能會想:“今天天冷,起來容易著涼,不適合鍛煉,再睡一會回籠覺”“昨晚睡的晚,我再睡一會,晚上鍛煉也來得及”“今天是周末,可以多睡一下再去跑步”……也就是說,“自我”和“感受”會像下圖一樣吵起來:
不管是什么原因,最后都會導致追求舒適的感受占據(jù)上風,從而決定了賴床的行動。而自我的目標和行動之間的關系本來就很簡單,你發(fā)現(xiàn)了有什么目標,就應該直接去做。運用321法則,就是在你產(chǎn)生目標,感受上還來不及反應的時候,就先一步行動起來。“動起來”這一點非常重要,只要你動起來,阻擾你的感受就明顯變?nèi)趿撕芏唷?/p>
像這樣,感受還沒醞釀到位,你就已經(jīng)邁出了第一步,它不得不先跟著你走。另外,321法則一定要記得及時發(fā)動,如果等感受反應過來再用就難以生效了。為了及時發(fā)動,我們可以提前設定“大腦開關”:“如果發(fā)生了某件事情,就立馬發(fā)動321法則”。
像這樣,具體使用321法則產(chǎn)生啟動力,你也可以針對自己的需要,用紙筆寫下思路,然后多多運用!
我們學習了產(chǎn)生“啟動力”的第一種方式:321法則。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這個法則的精髓,那就是:
想要獲得啟動力,除了321法則以外,還有兩種方式。
情景分析:如何獲得啟動力(2)
我們看看如何通過提高短期自控能力的方式,獲得啟動力。
我們還是用早上起床為例。到了早上起床的時間:我們的目標是早上早點起床,然后去鍛煉,但我們感受上希望多睡點懶覺,只要上班不遲到。這時,你可以對自己說:
這個方法叫“捆綁策略”,它通過重新描述現(xiàn)狀,在當下就考慮到未來可能做出的所有行為及其代價,讓我們有更大的機會面對現(xiàn)實,戰(zhàn)勝膚淺的感受。就像下圖一樣,由于“捆綁策略”增強了自控力,所以“自我”的小人推著“感受”的小人跑:
讓我們練習一下。
下午4點,你的同事給你買了一份下午茶,里面有你最愛吃的甜甜圈。但是,你正在執(zhí)行減肥計劃,你需要說服自己當下的感受,拒絕甜點的誘惑。你應該怎么用捆綁策略說服自己?(可以留言,說出你的答案和想法)
好了,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產(chǎn)生“啟動力”的第二種方式:捆綁策略。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這個方法的精髓,那就是:
我們再來看第三種方式。
情景分析:如何獲得啟動力(3)
還有一種情況容易導致失去自控力,那就是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的時候。
比如終于等到周末放假, 你有好多計劃:看書、練琴、寫作。這個時候,由于你缺乏明確的目標,很可能就進入自動化的拖延狀態(tài)。就像下圖中“自我”的小人,由于路線太多,而不知道去哪里,就又容易被“感受”的小人拖走了。
由于我們很難判斷兩個事情哪個更重要,比如兩本書看哪一本更好,于是在猶豫中寸步難行,最后走上拖延的道路。想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就要學會做出選擇。下面這個原則可以幫到你:
這個原則的意思是說,只要是有價值的事情,不要糾結(jié)這件事情的價值多少,就直接去做。哪怕是花一分鐘時間背兩個單詞,也是在積累價值,比猶豫拖延要強得多——拖延的時間都足夠背幾十個單詞了。有了這個理念,我們便不會再“難以選擇”。就像下圖中,“自我”的小人因為只有一條明確的路,所以能快速地拉著“感受”的小人往上走。
總結(jié):簡化原則——只要我們?nèi)シe累價值,無論這件事情的收益多少,我們都能聚沙成塔。所謂成功的人生,就是這樣無數(shù)個或大或小的價值,累積而成的結(jié)果。
我們學習了產(chǎn)生“啟動力”的第三種方式:行動比選擇更重要。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這個方法的精髓,那就是:
現(xiàn)在,我們回顧一下剛學到的產(chǎn)生“啟動力”的三種方式。
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方法有一個共性:
所以,我們還可以自由發(fā)揮,設計出其他滿足這個共性的方法,從而增加行動力。比如再舉一種方法:讓“感受”得到“小花”更加困難,就變相地增加了讓“感受”走向“果實”的機會。
舉個例子:
所以說,基于“拖延模型”,希望大家不但能夠用課堂上學到的3種方法,也能在此基礎上,靈活自創(chuàng)其他方法,讓自己獲得行動力。(期待你的思考和行動哦!)
為什么這些小小的方法這么有魔力呢?這些方法提煉于一些神經(jīng)科學原理,我們做這些動作,本質(zhì)上影響了大腦的前額皮質(zhì)(prefrontal cortex),即大腦里負責行動和注意力的部分,以促使我們做出行動。除此之外,這些方法還刺激了我們的基底核(basil ganglia),也就是位于大腦皮質(zhì)底下一群運動神經(jīng)核,從而降低了發(fā)起行動所需要的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這些專業(yè)的內(nèi)容在這里就不展開了,我們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呢。
到這里,我們學習了行動模型,以及如何產(chǎn)生“啟動力”,但是,如果不能持續(xù)產(chǎn)生行動力,即使有了“啟動力”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就像下圖中,走到一半的“感受”小人,不樂意了,開始拉著“自我”的小人往回走。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產(chǎn)生了啟動力,但如果不能維持,就很容易被我們的感受拉回它想要的路線上。比如你用321法則讓自己去寫年終總結(jié),結(jié)果寫了5分鐘就不耐煩了,這種情況該怎么辦呢?
情景分析:持續(xù)獲得執(zhí)行力(1)
在學習如何持續(xù)獲得行動力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拖延者”是如何持續(xù)喪失行動力的。
通常來說,拖延者因為拖延了一個重要的事情,后面時間來不及了,不得不補上,但拆西墻補上了東墻,西墻又得補。這是因為在補欠下的事情時,其他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也變得緊迫起來。補了一圈又一圈,最后讓人精疲力盡——這就是拖延的負循環(huán)。
本來拖延的過程是為了躲避壓力,但拖延的惡果又讓人產(chǎn)生一系列負面感受,比如愧疚、懊悔、焦躁。最后的結(jié)果是,我們不但沒有因為拖延而緩解了壓力,反而積累了更多負面感受,讓我們壓力更大。這些感受帶來的壓力,又更容易讓人進入下一輪拖延,最后越來越不自信。改變拖延怪圈,獲得持續(xù)行動力的關鍵,就是要從根本上讓“自我”和“感受”達成一致。
比如說,把大任務拆解成小任務,然后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就能從中得到成就感(如圖中的小花),從而獎勵自己的“感受”。我們以“寫年終總結(jié)”為例:
年終總結(jié)任務分解
1.通過資料和周報,回顧工作內(nèi)容和工作成果
2.確定年終總結(jié)PPT的整體構(gòu)成和頁面分配
3.挑選模版,搭建年終總結(jié)的PPT框架
4.寫完PPT的第一個部分“工作情況”
5.寫完PPT的第二個部分“經(jīng)驗分享”
6.寫完PPT的第三個部分“未來計劃”
7.完成PPT相關數(shù)據(jù)填充和表格制作
8.檢查并重新編寫不足和不適當?shù)牟糠?/p>
9.最后確定內(nèi)容是否全部完成
像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容易完成多了?甚至,我們可以在完成每個小任務后,主動給自己一些獎勵,比如散步放松、吃點零食等等。像這樣,自我的目標和感受的目標都落在同一條路線上,就自然形成正循環(huán)了。
我們學習了如何通過分解任務,來持續(xù)獲得行動力。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這個方法的精髓,那就是:
剛才我們學習了通過任務分解持續(xù)獲得行動力——也就是把大任務拆解成小任務,然后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就能從中得到成就感或者自己設置的獎勵。不過,這種獲得行動力的方式偏于短期,我們再來看看如何長期獲得行動力。
情景分析:持續(xù)獲得執(zhí)行力(2)
在攻破了短期獲得行動力的方法后,我們再來看看如何長期獲得行動力。
要想獲得長期的行動力,我們需要記住武林江湖的一句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時間管理的江湖里,“快”和“早”就是你獲得長期行動力的利器。快指的是提高做事的【效率】,早指的是能【提前】就提前。效率和提前是一個整體,效率會帶來提前,提前也會帶來效率,從而形成正循環(huán)。這個原則雖然聽起來老生常談,但只要具體落實,就能產(chǎn)生顯著效果。我們來看幾個具體的案例。
(一)提前思考
在正式工作之前,你就應該先發(fā)制人,提前思考,未雨綢繆。例如你可以提前預料障礙和困難,想到相應的對策。
比如在前一篇文章的案例中,同事叫小任去會議室討論給客戶的方案時,他說 :
小任的案例
小任:我想,我們現(xiàn)在的提案還沒和客戶溝通過,沒有充分了解過客戶的想法,有被否決的風險。
小任:老朱說他明天會再次拜訪那個客戶。如果先讓老朱去了解下客戶對這些提案的想法,我們在確定具體提案時就更有針對性了。
小任:所以我們可以把初步方案中的思路提取出來,再將一些關鍵的點整理成一個問題清單,讓老朱明天和客戶碰一下。
可以發(fā)現(xiàn),因為有了【提前】思考,小任就避免了提案被否決重做而耽誤的時間,其實算是從另一個角度增加了【效率】。另外,小任在完成上午工作后的零碎時間,又繼續(xù)思考:
小任的思考
老朱帶回的反饋有哪幾種可能?這幾種結(jié)果發(fā)生后,分別需要對方案做怎樣的調(diào)整?最糟糕的情況是什么?萬一發(fā)生了,如何應對?現(xiàn)在可以提前準備嗎?
有了這些【提前】思考,又便于小任在未來制作方案時提高【效率】。
(二)提高效率
工作中,可以不斷改進,提高效率的方向是無限的。就拿打印文件來說,上個月我有份文檔需要打印50份,每份文件3頁,并且需要修改每一份文件的標題序號。我最初是這么做的:
復制文檔>>打開文檔更改標題(加序號)>>打印>>等待打印>>走幾步路拿回打印的文件>>裝訂>>(繼續(xù)下一份文檔……)
打印了兩份后,我就覺得這樣做效率不高。接下來,我開始嘗試提升效率。改進如下:
1.通過百度尋找解決方法,例如搜索“如何批量重命名word文檔標題”,最后找到了合適的答案。
2.不再使用復制文檔并改文件名的方式,而是把50份文檔都制作在同一個Word內(nèi),也就是150頁。
3.使用Word自帶的功能批量重命名文檔內(nèi)的50個標題,并且實現(xiàn)了每個標題序號遞增。
4.連續(xù)打印150頁改好標題的文檔再去裝訂。
這樣一來,我的效率直接提高了數(shù)倍。接下來的裝訂和整理工作,我也用了同樣的思維去提高效率。比如說裝訂步驟,剛開始是先分好頁,然后再裝訂,感覺速度較慢。因為3張紙比較薄,裝訂并不需要太用力,我就換了一個更小巧的,手掌大的訂書機。
這樣我就可以把訂書機拿在手上,一邊分頁一邊裝訂,裝訂效率又提高了兩成。其實還有更多細節(jié),不過這里我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在生活和工作中,雖然很多人已經(jīng)認為自己把事情做得非常熟練了,但可以繼續(xù)提高效率的地方,仍然是無窮無盡的。
最后,當你將【效率】和【提前】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就能產(chǎn)生奇妙的正循環(huán)效應。
(三)“快+早”形成的正循環(huán)效應
當你秉持著“早”和“快”的原則來推進工作的時候,工作本身就會朝著良好的方向自然發(fā)展——做事進展會越來越快、做事的成果也會越來越豐富。
這是因為,提升了做事效率之后,我們就更容易把握到做事的關鍵。以工作為例,提高工作效率,就更容易感知到,手上的工作應該把握哪些關鍵人物、和誰保持溝通、和誰確認需求、遇到問題應該向誰求助、有哪些可以參考的方法等【關鍵節(jié)點】。另外,“快+早”還能讓我們面對意外的時候也更有抵抗力。因為時間充裕,我們可以沒有壓力地完成額外的任務,或解決突發(fā)事件。只要堅持下去,這種“快+早”形成的良性循環(huán),效果就會越來越明顯。
因為,“感受”和“自我”能夠在這種正循環(huán)中,長期相互激勵,不斷上進。
可見,“快+早”能讓“感受”和“自我“的兩個小人長期地走在一條路上。
讓我們總結(jié)一下前面所學的方法:
現(xiàn)在,看到這些標題,你能想起如何運用這些方法么?如果感覺有不夠熟練的地方,建議及時復習。
好啦~這篇文章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但想要真正掌握這些知識,不要忘記多加練習喲!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