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

楊修,何人也?今日又為何說他?他為何而死?后人又是如何評價此人?對于此人,又有哪些想法呢?姑且胡言幾句。

楊修,字德祖,東漢末年的文學家,不但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而且還是實打實的官二代。太尉楊彪之子。太尉相當于什么官職?相當于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之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家世顯赫,才華橫溢的官二代,卻不得善終,被曹操斬首示眾。

今日之所以要說到楊修,皆因一部電視劇。想必,不用多講,你也應該猜到了。《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剛好看到楊修斬首這集,有感而發,故而呻吟幾句。

那此人又為何而死呢?

死于自負。有時候,才華過早的顯現,反而不是好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楊修生于公元175年,而在公元196年,因其才學淵博,極為聰慧,弱冠之年,便被推舉為孝廉。何為推舉孝廉?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這才二十出頭,就當官了,而且人家可是實打實的憑借自己的“孝廉”當上的。不久,便任郎中一職,后又任丞相府倉曹屬主簿。良禽擇木而棲,修亦如此。當日,修,主持月旦評,評天下才俊,閱詩無數,獨敬佩兩人,一位是曹操,一位便是曹植。此二人之詩,皆有氣吞天下之勢。故,入丞相府后,便一心想要扶持曹植公子擔任世子,完成大業。

那他的自負,是如何將自己一步步送上絕路的?

時曹操出征,修隨之。至曹娥碑下,見題作“黃娟幼婦,外孫鎣(jī)臼“,曹操問他,這字謎,修能解否?答曰:“解”。曹操便說,你先別說出來了,讓我想想。行軍三十里后,曹操才想到答案。故嘆約:“我才不見卿,乃覺三十里”。猜字謎,本是娛樂消遣之事,但修持才放曠,喧賓奪主。就是這三十里,便為后來之死,埋下隱患。

有人送給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點,就在杯蓋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誰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順序傳到楊修那里,楊修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一口啊,還有什么好猶豫的?”。卻不知,這奶酪本是想留給曹沖的。這又為此埋下伏筆。

而讓楊修丟了性命的便是這件事。

曹操出軍討劉備,進退兩難之際,唯曰:“雞肋”。大家都不知道是啥意思,就楊修理解,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楊修才思敏捷,心領神會,便讓下屬收拾東西,準備回去。一時,軍中謠言四起,軍心動亂。曹操知道了,勃然大怒。心想,我都還沒下令,你就講了出去,擾亂軍心。又想到他是袁術的外甥,留之則有后患,遂因事殺之。

死于自負,悲耶!然,修之死,除了內因,還有外因所致。修之死,死于大勢。

眾所周知,曹操兒子眾多,但能擔此大任者,唯曹丕與曹植。曹丕,為長兄,自古以來,都是嫡長子繼承王位,當然,也有個別情況。然就當時之局勢而言,滿朝文武,皆擁護曹丕為世子,雖曹操對曹植有所偏愛,不曾想,半路殺出個司馬懿,此人才學不在修之下。故,修之死,乃宮廷權利之犧牲品,也是大勢所趨。順勢而為,豬都會飛,逆勢而作,必死已。

仰觀天地之間,渺滄海之一粟,歷史長河總是滾滾向前的。楊修雖死于非命,但其文學造詣卻是可圈可點的。其中《答臨淄候箋》、《節游賦》、《神女賦》、《孔雀賦》,都是為人所知的。

羅貫中評曰:“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